患者,女,45岁,行经前下腹部疼痛,有冷感,历时数小时,甚则2~3天,疼痛剧烈,出冷汗,得温痛减,遇寒痛增,经量少,苔白腻,脉沉紧。治疗除主穴外,还应选用的配穴是A、归来、地机B、太冲、足三里C、丰隆、天枢D、光明、阴陵泉E、关元、内关

题目

患者,女,45岁,行经前下腹部疼痛,有冷感,历时数小时,甚则2~3天,疼痛剧烈,出冷汗,得温痛减,遇寒痛增,经量少,苔白腻,脉沉紧。治疗除主穴外,还应选用的配穴是

A、归来、地机

B、太冲、足三里

C、丰隆、天枢

D、光明、阴陵泉

E、关元、内关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45岁,行经前下腹部疼痛,有冷感,历时数小时,甚则2~3天,疼痛剧烈,出冷汗,得温痛减,遇寒痛 ”相关问题
  • 第1题:

    行痹的临床特征是

    A.关节酸痛,游走不定,恶风
    B.关节冷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C.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沉重
    D.关节灼热红肿,疼痛剧烈,得冷较舒
    E.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行痹的临床症状。行痹的症状为肢体关节酸痛,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 第2题:

    患者行经前下腹部疼痛,有冷感,历时数小时,甚则2-3天,疼痛剧烈,出冷汗,得温痛减,遇寒痛增,经量少,舌苔白腻,脉沉紧。治疗应选用的腧穴是

    A.三阴交、中极、次髎
    B.足三里、中极、太冲
    C.丰隆、次髎、天枢
    D.阴陵泉、阳陵泉、光明
    E.三阴交、关元、内关

    答案:A
    解析:
    痛经实证治疗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髂。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肝俞、太冲;腹胀者,加天枢、足三里;胁痛者,加阳陵泉、支沟;胸闷者,加膻中、内关。本题为痛经实证,故选A。

  • 第3题:

    以下关于疼痛的叙述错误的是

    A.疼痛剧烈如刀绞,称为绞痛
    B.痛处有冷感,得温则痛缓为冷痛,常见于阴气偏盛的寒证
    C.刺痛即疼痛如针刺状,特点是痛处固定而拒按
    D.胀痛指痛有胀感,多由气滞引起
    E.疼痛不剧烈却绵绵不休,称为重痛

    答案:E
    解析:

  • 第4题:

    痛痹的主要症状有

    A.部位固定
    B.得热则痛减
    C.遇寒则痛甚
    D.关节重着、酸痛
    E.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

    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痛痹的主要症状。D选项,关节重着、酸痛属于着痹的症状,故排除。余选项属于痛痹的主要症状。

  • 第5题:

    患者,女,45岁,行经前下腹部疼痛,有冷感,历时数小时,甚则2~3d.疼痛剧烈,出冷汗,得温痛减,遇寒痛增,经量少,苔白腻,脉沉紧。治疗除主穴外,还应选用的配穴是

    A.归来、地机
    B.太冲、足三里
    C.丰隆、天枢
    D.光明、阴陵泉
    E.关元、内关

    答案:A
    解析:
    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可明确诊断为痛经实证,主穴为:三阴交、中极、次髂,同时可随证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本病例行经前下腹部疼痛,有冷感,出冷汗,得温痛减,遇寒痛增,经量少,苔白腻,脉沉紧为寒湿凝滞证,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