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日,甲向乙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并且未作任何的声明。乙于2006年4月1日得知此事,但忙于其他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06年9月20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1日B.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10日C.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20日D.2006年4月1日至2008年4月20日

题目

2006年1月1日,甲向乙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并且未作任何的声明。乙于2006年4月1日得知此事,但忙于其他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06年9月20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

A.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1日

B.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10日

C.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20日

D.2006年4月1日至2008年4月20日


相似考题
更多“2006年1月1日,甲向乙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并且未作任何的声明。乙于2006年4月1日得知此 ”相关问题
  • 第1题:

    :商品甲的成本是定价的80%,商品乙的定价是275元,成本是220元。现在商店把1件商品甲,与两件商品乙配套出售,并且按它们的定价之和的90%作价出售。这样每套可获得利润80元。商品甲的成本是多少元?( )

    A.116

    B.152

    C.180

    D.200


    正确答案:D
     由题意,可得如下关系式:
    ①甲成本=甲定价×80%;
    ②(甲定价×1+乙定价×2)×90%=甲成本×1+乙成本×2+80。
    可由①设未知数,由②列方程。
    设商品甲的成本是X元,则商品甲定价是x÷80%元,列方程得
    (x÷80%+275X 2)X 90%=x+220×2+80
    x÷0.8×0.9+275×2×0.9=x+520
    1.125x-x=520-495
    X=200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 第2题:

    甲将某物出售于乙,乙转售于丙,甲应乙的要求,将该物直接交付于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如仅甲、乙间买卖合同无效,则甲有权向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B.如仅乙、丙间买卖合同无效,则乙有权向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C.如甲、乙间以及乙、丙间买卖合同均无效,甲无权向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D.如甲、乙间以及乙、丙间买卖合同均无效,甲有权向乙、乙有权向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正确答案:C

  • 第3题:

    甲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按照约定,乙应向甲运送一批货物,后因乙的库存不足,征得甲的同意,由丙代替乙向甲运送该批货物。甲验货认为质量不合格,应由乙丙向甲承担连带责任。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 第4题: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商品买卖合同,甲为卖方,乙为买方。同时约定,甲将该批商品发给丙,因为乙与丙签订了一份同类商品的购销合同,乙为卖方,丙为买方。但是后来甲发给丙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为此引起纠纷。丙应该( )。

    A.向甲追究违约责任

    B.向甲和乙追究违约责任

    C.向乙追究违约责任

    D.向甲或乙追究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一项要约,并在要约中写道:“若在10日内未作表示,就视为你方承诺。”10天后,乙公司未作任何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公司未作任何表示的行为应当视为默认的承诺
    B.10日期间已过,合同即告成立
    C.乙公司的沉默不构成承诺,因为甲的单方声明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D.该要约和承诺均有效

    答案:C
    解析:
    受要约人是否承诺是受要约人的法定权利,要约人不得限制和剥夺。

  • 第6题:

    乙施工企业向甲建设单位主张支付工程款,甲以工程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支付,乙将其工程款的债权转让给丙并通知了甲。丙向甲主张该债权时,甲仍以质量原因拒绝支付。关于该案中债权转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债权属于法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B、甲可以向丙行使因质量原因拒绝支付的抗辩
    C、乙转让债权应当经过甲同意
    D、乙转让债权的通知可以不用通知甲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合同的履行、变更和权利义务的转让。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债务人的抗辩权是其固有的一项权利,并不随权利的转让而消灭。在权利转让的情况下,债务人可以向新债权人行使该权利。受让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债务人权利的行使。

  • 第7题:

    甲乙两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此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原因是()

    •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
    •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 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 D、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符合合同要约失效的情形是()。

    • A、甲向乙发出要约,乙向甲发出拒绝要约的通知
    • B、甲向乙发出要约,说明其有效期为一周,乙在有效期满后未作任何表示
    • C、甲向乙发出要约,乙将其中的价格条件作了变动后向甲答复
    • D、甲向乙发出要约,后又依法撤销了要约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单选题
    2012年1月1日,甲向乙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并且未作任何声明。乙于2012年4月1日得知,但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12年9月20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

    2012年4月2日至2013年4月1日

    B

    2012年4月2日至2013年4月10日

    C

    2012年4月2日至2013年4月20日

    D

    2012年4月2日至2014年4月20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核短期诉讼时效的期间和中止。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适用于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2012年4月2日至2013年4月1日);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前(10月1日前)发生不可抗力,至最后6个月时不可抗力仍然继续存在,则应在最后6个月时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因此乙2012年9月20日出差遇险耽误的20天,只有进入10月1日(不包括10月1日)后的9天才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止。所以本题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012年4月2日至2013年4月10日。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能导致要约失效的有()。
    A

    甲向乙发出要约,乙向甲发出拒绝要约的通知

    B

    甲向乙发出要约,又发出函件撤回要约,乙收到要约后该函件才到达

    C

    甲向乙发出要约,说明其有效期一周,乙在一周内未作任何表示

    D

    甲向乙发出要约,乙将其中的价格条件作了变动后答复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2009年1月1日,甲向乙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并且未作任何的声明。乙于2009年4月1日得知,但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09年9月20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
    A

    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1日 

    B

    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10日 

    C

    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20日 

    D

    2009年4月1日至2011年4月20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核短期诉讼时效的期间和中止。(1)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适用于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1日);(2)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前(10月1日前)发生不可抗力,至最后6个月时不可抗力仍然继续存在,则应在最后6个月时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因此乙2009年9月20日出差遇险耽误的20天,只有进入10月1日后的10天才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止。所以本题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10日。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各项构成承诺的是(  )。
    A

    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要约,丙公司得知后向甲公司表示完全同意要约的内容

    B

    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要约,乙公司向丁公司表示完全同意要约的内容

    C

    甲向乙发出要约,要求七天内给予答复,但是乙七天内未作任何答复

    D

    甲向某化妆品店致电要求购买某品牌化妆品,该店将甲指定的产品送货上门,同时收取货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承诺的构成要件包括:①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非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的接受要约的意思表示是一种要约而非承诺。②承诺只能向要约人作出。③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④承诺必须在承诺有效期限内作出。超过承诺期限,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 第13题:

    甲借用乙的营业执照销售商品,消费者丙从甲处购买商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只能向甲索赔

    B.丙只能向乙索赔

    C.丙可以向甲和乙任何一方索赔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下列四项表述中哪一项为承诺()

    A、甲向乙发出要约,乙接到要约后向丙进行同意甲的要约

    B、甲向乙发出要约,丙得知后向甲表示接受其条件

    C、甲向乙发出要约,要求10天内签交,乙于15日后答复,表示愿意接受甲的条件,甲后来没有给乙通知

    D、甲向乙发出要约,要求10天答复,乙于8日后答复,并对要约内容进行了非实质性变更,甲没有表示反对。


    参考答案:D

  • 第15题:

    甲公司于2005年6月1 日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给乙,乙于2006年4月1日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乙于2006年10月10 日乙因重病住院治疗,2006年1 2月10日出院。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

    A.2005年6月1日——2006年6月1 日

    B.2006年4月1日——2007年4月1 日

    C.2006年4月1日——2007年6月1 日

    D.2006年4月1日——2008年6月1 日


    正确答案:C
    (1)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2)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不可抗力,才能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3)发生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的,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有效;阻碍时效进行的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进行。

  • 第16题:

    甲向乙发出一要约,并在要约中声明:“若在15日内未作表示,即视为承诺。”15日过后,乙未作任何表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乙未作表示应视为默示的承诺
    B:15日期间经过,合同即告成立
    C:乙的沉默不构成承诺,因为甲的单方约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D:因为甲要约的该条款无效,故要约无效

    答案:C
    解析:
    《民法通则意见》第66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认定为默示。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2条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承诺的方式为明示方式,沉默不能作为承诺的方式,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D项中,甲要约的该条款无效是正确的,但要约并不因此无效。

  • 第17题:

    下列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占乙公司股份的45%,甲公司能够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甲公司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B.将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编制合并报表
    C.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向乙公司销售商品,售价100万元,并承诺于半年后将商品以110万元回购,甲公司于销售时确认收入100万元
    D.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向乙公司销售商品,售价100万元,并承诺于半年后将商品以110万元回购,甲公司销售时不应确认收入

    答案:C
    解析:
    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售后回购交易属于融资交易,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不应确认收入,选项C不正确。

  • 第18题:

    甲借用乙的营业执照销售商品,消费者丙从甲处购买商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只能向甲索赔
    • B、丙只能向乙索赔
    • C、丙可以向甲和乙任何一方索赔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身体受伤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下列各项符合承诺条件的是()。

    • A、甲向乙发出要约,丙得知后依要约的期限向甲承诺
    • B、甲向乙发出要约,乙作出承诺表示如果降价10%即可接受
    • C、甲向乙发出要约,乙以甲的条件向丙作出承诺
    • D、甲向乙发出要约,规定承诺期限为10月31日,乙于10月25日发出承诺,正常情形下三天到达甲,但因意外,承诺于11月1日到达,甲没有向乙作出任何表示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能导致要约失效的有 ( )
    A

    甲向乙发出要约,乙向甲发出拒绝要约的通知

    B

    甲向乙发出要约,又发出函件撤回要约,乙收到要约后该函件才到达

    C

    甲向乙发出要约,说明其有效期一周,乙在一周内未作任何表示

    D

    甲向乙发出要约,乙将其中的价格条件作了变动后答复

    E

    甲向乙发出要约.后又依法撤销了要约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英美法,下列情形中,合同关系成立的是()
    A

    甲5月4日收到乙10天有效的要约,次日,在收到乙的撤销通知后,仍向乙发出承诺的通知;

    B

    甲5月4日向乙发出出售一辆轿车的通知,乙于同日向甲发出意思相同的通知,之后,各自收到对方的通知;

    C

    甲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悬赏广告,乙看到广告后,完成了广告的要求,并通知甲;

    D

    甲向某商店声明要买标价陈列的某件大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5;那么有可能发生(  )。
    A

    乙用X向甲交换Y

    B

    乙用Y向甲交换X

    C

    甲用X向乙交换X、Y

    D

    甲用Y向乙交换X、Y

    E

    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正确答案: E
    解析:
    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等于5。这意味着甲愿意放弃1单位的X来交换不少于3单位的Y。因此,甲若能用1单位X交换到3单位以上的Y就增加了自己的福利;另一方面,乙愿意放弃不多于5单位的Y来交换1单位的X。因此,乙若能用5单位以下的Y交换到1单位的X就增加了自己的福利。由此可见,如果消费者甲用1单位X交换4单位的Y,而消费者乙用4单位Y交换1单位X,则他们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所以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乙用Y向甲交换X。

  • 第24题:

    单选题
    甲向乙发出一要约,并在要约中声明:“若在15日内未作表示,即视为承诺。”15日过后,乙未作任何表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乙未作表示应视为默示的承诺

    B

    15日期间经过,合同即告成立

    C

    乙的沉默不构成承诺,因为甲的单方约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D

    因为甲要约的该条款无效,故要约无效


    正确答案: A
    解析:
    ABC三项,《民法总则》第140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2条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承诺的方式应明示作出,沉默不能作为承诺的方式。
    D项,甲要约的该条款无效是正确的,但要约并不因此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