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等式正确的有( )。A.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再订货点=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B.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一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x订货提前期)C.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一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2D.订货提前期=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题目

下列等式正确的有( )。

A.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再订货点=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B.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一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x订货提前期)

C.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一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2

D.订货提前期=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CD
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再订货点一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式中原材料使用率是括每天消耗的原料数量,等于年需要量与生产周期的比值。订货提前期一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用量?原材料使用率。保险储备量是指为防止耗用量突然增加或交货延期等意外情况而进行的储备。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一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2 0
更多“下列等式正确的有( )。A.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再订货点=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B.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订货间隔期内的预期存货需求量变动越大,企业需要保持的保险储备量就越大

    B.订货间隔期的不确定性越大,企业需要保持的保险储备量就越大

    C.订货至到货间隔期的不确定性越大,企业需要保持的保险储备量就越大

    D.再订货点越大,企业需要保持的保险储备量就越大


    正确答案:ABC
    解析:订货间隔期内的预期存货需求量变动越大,需求大于供给的可能性即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需要保持的保险储备量就越大;订货间隔期的不确定性越大,订货间隔期内的预期存货需求量变动就越大,企业需要保持的保险储备量就越大;订货至到货间隔期即交货期的不确定性越大,订货间隔期内的存货供给量变动就越大,供给大于需求的可能性即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需要保持的保险储备量就越大;再订货点越大,企业需要保持的保险储备量不一定就越大,如交货期与日平均需求量的乘积很大,保险储备量可能不变甚至减少。

  • 第2题:

    在交货时间确定的情况下,再订货点等于交货时间与每日平均送货量的乘积。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在交货时间确定的情况下,再订货点=交货时间×每日平均耗用量+保险储备。

  • 第3题:

    当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最优的存货政策就是使与保险储备有关的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 ( )


    正确答案:√
    保险储备的存在虽然可以减少缺货成本,但增加了储存成本。最优的存货政策就是在这些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使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

  • 第4题:

    某公司本年度需耗用乙材料36 000千克,该材料采购成本为200元/千克,年储存成本为16元/千克,平均每次进货费用为20元,在途时间(即订货提前期)为5天,单位缺货成本为2元,保险储备量为300千克。一年按360天计算。

    要求计算乙材料本年度的下列指标:

    (1)经济进货批量;

    (2)每次订货的平均缺货量;

    (3)全年缺货成本(一般了解即可,要考虑订货次数);

    (4)原材料使用率;

    (5)再订货点;

    (6)平均存货水平;

    (7)与保险储备量和经济订货量相关的储存成本;

    (8)平均资金占用额;

    (9)如果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为110千克,根据保险储备量推算最长的订货提前期。


    正确答案:

  • 第5题:

    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影响再订货点的因素包括( )。

    A.单位缺货成本
    B.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C.预计交货时间
    D.每次订货成本

    答案:B,C
    解析:
    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再订货点= 每日平均需要量(消耗量)×交货时间,所以答案是选项BC。

  • 第6题:

    根据经济订货基本模型,下列各项因素中,不影响存货经济订货批量的有()。

    A.年度存货总需求量
    B.再订货点
    C.订货提前期
    D.保险储备量

    答案:B,C,D
    解析:

  • 第7题:

    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 )。

    A.保险储备
    B.再订货点
    C.提前订货期
    D.保本量

    答案:B
    解析:
    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

  • 第8题:

    保险储备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减少缺货成本,另一方面会增加储存成本,最优的存货政策是在这些成本之间权衡,选择使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 A、再订货点=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 B、订货提前期=预计交货期内原料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 C、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
    • D、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2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

    • A、保险储备
    • B、再订货点
    • C、提前订货期
    • D、保本量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多选题
    确定再订货点,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

    保险储备量

    B

    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C

    预计交货时间

    D

    每次订货成本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再订货点=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日需用量+保险储备,从公式可以看出,每次订货成本与再订货点无关。

  • 第11题:

    多选题
    确定建立保险储备量时的再订货点,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

    交货时间

    B

    平均日需求量

    C

    保险储备量

    D

    平均库存量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来表示。建立保险储备后的再订货点公式为:再订货点R=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保险储备量=L·d+B。

  • 第12题:

    单选题
    保险储备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减少缺货成本,另一方面会增加储存成本,最优的存货政策是在这些成本之间权衡,选择使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A

    再订货点=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B

    订货提前期=预计交货期内原料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C

    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

    D

    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2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公司本年度需耗用乙材料18000千克,该材料采购成本为100元/干克,年储存成本为10元/干克,平均每次进货费用为400元,正常在途时间(即正常订货提前期或正常交货期)为7天,单位缺货成本为8元,保险储备量为200千克。

    要求计算乙材料本年度的下列指标:

    (1)经济进货批量;

    (2)每次订货的平均缺货量;

    (3)原材料使用率;(一年按照360天计算)

    (4)再订货点;

    (5)平均存货水平;

    (6)全年变动性储存成本;

    (7)平均资金占用额;

    (8)如果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为75千克,根据保险储备量推算最长的订货提前期。


    正确答案:
    (1)经济进货批量=(千克) 
    (2)每次订货的平均缺货量=1800×10/(10+8)=1000(千克) 
    (3)原材料使用率=18000/360=50(千克) 
    (4)再订货点=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50×7+200=550(千克) 
    (5)平均存货水平=经济进货批量/2+保险储备=1800/2+200=1100(千克) 
    (6)全年变动性储存成本=平均存货水平×单位年储存成本=1100×10=11000(元) 
    (7)平均资金占用额=平均存货水平×单位采购成本=1100×100=110000(元) 
    (8)200=(75×最长的订货提前期一50×7)/2 
    解得:最长的订货提前期=10(天) 

  • 第14题:

    已知某种原材料的全年需要量为7200个单位,假设生产周期为一年,原材料的在途时间为5天,则该种原材料的再订货点为( )个单位。

    A.20

    B.50

    C.100

    D.200


    正确答案:C
    原材料使用率=7200÷360=20(单位/天) 
    再订货点=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20×5=100(单位)

  • 第15题:

    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的用量为1200千克,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为300千克,原材料的在途时间为6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再订货点为1800千克

    B.再钉货点为1200千克

    C.订货提前期为4天

    D.订货提前期为6天


    正确答案:AC
    再订货点=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数量×原材料的在途时间=300×6=1800(千克);订货提前期=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的用量÷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1200÷300=4。

  • 第16题:

    下列各项中,与再订货点无关的因素是( )。

    A、经济订货量
    B、日耗用量
    C、平均交货时间
    D、保险储备量

    答案:A
    解析:
    再订货点R=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保险储备,从公式可以看出,经济订货量与再订货点无关。所以选项A为本题答案。
    【考点“基本模型的扩展—订货提前期”】

  • 第17题:

    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属于变动资金的有( )。

    A.购买原材料占用的资金
    B.机器设备占用的资金
    C.原材料的保险储备
    D.在最低储备以外的现金

    答案:A,D
    解析:
    变动资金是指随产销量的变动而同比例变动的那部分资金。它一般包括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外购件等占用的资金。另外,在最低储备以外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也具有变动资金的性质。

  • 第18题:

    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影响再订货点的因素包括()。

    A.单位缺货成本
    B.每天消耗的存货数量
    C.预计交货时间
    D.每次订货费用

    答案:B,C
    解析:
    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再订货点=每日平均需用量×平均交货时间

  • 第19题:

    下列各项中,与再订货点无关的因素是( )。

    A.经济订货量
    B.日耗用量
    C.平均交货时间
    D.保险储备量

    答案:A
    解析:
    再订货点R=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保险储备,从公式可以看出,经济订货量与再订货点无关。所以选项A为本题答案。

  • 第20题:

    确定再订货点,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保险储备量
    • B、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 C、预计交货时间
    • D、每次订货成本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多选题
    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影响再订货点的因素包括(  )。
    A

    单位缺货成本

    B

    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C

    预计交货时间

    D

    每次订货成本


    正确答案: B,D
    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当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最优的存货政策是选择使与保险储备有关的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在确定再订货点时,需要综合考虑保险储备量、原材料的日消耗量、预计交货时间和每次订货成本。()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再订货点=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保险储备,从公式可以看出,每次订货成本与再订货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