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5岁,标准差为2岁;该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为30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学校年龄的离散程度,则()。
A.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B.学生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C.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的1.5倍
D.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相同
第1题:
40.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17岁,而甲、乙两人的平均年龄为15岁,则丙的年龄为( )。
A.17岁 B.20岁 C.21岁 D.18岁
C 【解析】计算式为:3×17-2×15=21
第2题:
某单位共有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A和B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B和C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
A.34
B.36
C.35
D.37
第3题:
“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
第4题:
陈老师的学校为方便老师将家里制作的课件传送到学校,为每个老师开设了FTP空间。他要上传做好的课件,使用什么软件比较合适呢() ①CuteFTP ②WebZip ③FlashGet ④WebFTP
第5题:
假设某学校学生的年龄分布是右偏的,均值为23岁,标准差为3岁,如果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下列关于样本均值抽样分布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6题:
从大学生群体中选取16名学生作为随机样本,样本平均年龄为25岁,标准差为2。我们想知道所有大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否大于24岁。假设总体的年龄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材料,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得出,平均年龄()
第7题:
根据平均数与标准差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某数列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则标准差为()。 (2)某数列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则标准差系数为()。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平均数为25,则平均数为()。 (4)某数列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则变量值对90的方差为()。
第8题:
某学校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5岁,标准差为2岁;该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为30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学校年龄的离散程度,则( )。
第9题:
从大学生群体中选取16名学生作为随机样本,样本平均年龄为25岁,标准差为2。我们想知道所有大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否大于24岁。假设总体的年龄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材料,检验统计量是()
第10题:
发育启动年龄较正常儿童平均年龄提前3个标准差以上
发育启动年龄较正常儿童平均年龄提前1个标准差以上
一般认为女孩在9岁以前出现性发育征象临床可判断为性早熟
一般认为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性发育征象临床可判断为性早熟
性早熟以男孩多见
第11题:
34
36
35
37
第12题:
变大
变小
不变
不能比较
第13题:
某高中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5.2岁、17. 45岁、19.2岁,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2岁,高一、高三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7岁。该高中全体学生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
A.16. 32
B.16. 56
C.16. 95
D.17.1
第14题:
某校一年级男大学生的身高标准差为4.08cm,体重标准差为4.09kg,比较二者的变异程度,结果( )。
第15题:
某校一年级男大学生的身高标准差为4.08cm,体重标准差为4.09kg,比较二者的变异程度,结果()
第16题:
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第17题:
从一所大学中随机抽取64名学生作为样本,样本的平均年龄为25岁,样本标准差为2。这所大学所有学生的平均年龄的98%的置信区间是()。
第18题:
某学校的所有学生为一总体时,则学生的平均年龄就是()
第19题:
某学校想估计学生迟到的平均时间,经验表明迟到时间的标准差为2分钟,那么学校要以95%的置信度使估计值在真值附近0.5分钟的范围内应取的样本数为()。
第20题:
从大学生群体中选取16名学生作为随机样本,样本平均年龄为25岁,标准差为2。我们想知道所有大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否大于24岁。假设总体的年龄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材料,p-值的范围是()
第21题:
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相同
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的1.9倍
学生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第22题:
体重变异度大
身高变异度大
二者变异程度相同
二者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
以上均不正确
第23题:
数量标志
质量指标
品质标志
数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