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矿平巷直竖井动火作业不慎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由全国总工会组织调查 D.事故调查应有铁矿员工代表或铁矿工会参加

题目
某铁矿平巷直竖井动火作业不慎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由全国总工会组织调查
D.事故调查应有铁矿员工代表或铁矿工会参加

相似考题

2.2016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的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截至11月29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开采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套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和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 D.事故调查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

3.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直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 截至11月29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 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 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材料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在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进行切割与焊接作业,应办理的许可手续是(  )。A.受限空间作业许可B.带电作业许可C.动火作业许可D.高温作业许可E.潮湿作业许可

4.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 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截至11月29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 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开采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 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套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和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由国务院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由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组织调查 D.事故调查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

更多“某铁矿平巷直竖井动火作业不慎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铁矿平巷直竖井动火作业不慎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有: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万元。

    A.8523
    B.12575
    C.14425
    D.15005

    答案:C
    解析:
    直接经济损失=9523+3052+1850=14425万元。

  • 第2题:

    共用题干
    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铁矿应急救援预案。截至11月27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回填的采空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矿井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壁的荆笆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井筒木质护架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有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
    D:事故调查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

    答案:A,D
    解析:
    火灾,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分为6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故选择A。
    动火作业:指在厂区内进行焊接、切割、加热、打磨以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星、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切割与焊接作业属于此范畴内,故选择C。
    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本题中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合计14425万元,故答案为C。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案例造成70人遇难,一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属于特别重大事故,应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所以A选项正确。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所以D选项正确。故本题应选正确答案为AD。
    通过调查可知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不注意所引发的火灾。所以根据选项可以由排除法得知该题中选项AC是间接原因。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可知,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所以结合本案例的描述,当甲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后,应当立即用灭火器灭火,灭火无效时迅速撤离,并向调度室报告火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由于该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造成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所以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应急预案方面需要改进;其次由于该事故中各个矿均未形成独立的矿井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造成井下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与地面作业人员联系实施救援,所以需要在矿井通讯系统及安全标志标识方面改进,以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序和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故选项AE是正确的。

  • 第3题: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这起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
    C.一般死亡事故
    D.重伤事故
    E.轻伤事故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某企业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了现场作业的 4 名人员当场死亡,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 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该起事故自发生之时开始逐级上报,上报至规定最高 部门所需最长时间为( )。

    A.3h
    B.5h
    C.7h
    D.9h

    答案:B
    解析:
    4 人死亡是较大事故,应该报至省级应急管理部门。1+2+2=5。

  • 第5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D、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E、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结果

    答案:A,B,C,D
    解析:
    2018版教材P243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 第6题:

    某单位发生火灾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不定项题
    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 2.5 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 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 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截至11月29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开采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髙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套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和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可由国务院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组织事故调査组进行调査

    B

    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

    由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组织调查

    D

    事故调查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

    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不定项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

    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

    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

    D

    事故调查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

    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应如何组织调查,调查组成员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企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最终造成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
    A

    轻微事故

    B

    一般事故

    C

    较大事故

    D

    重大事故

    E

    特别重大事故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铁矿平巷直竖井动火作业不慎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

    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

    由全国总工会组织调查

    D

    事故调査应有铁矿员工代表或铁矿工会参加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这起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

    C.一般死亡事故

    D.重伤事故

    E.轻伤事故

    答案:A
    解析: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本案例中事故造成70人死亡,构成特别重大事故。

  • 第14题:

    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直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
    截至11月29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
    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
    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材料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

    D.事故调查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

    答案:A,D
    解析: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案例中的事故属于特别重大事故。对于特别重大事故,应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 第15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题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
    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这起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
    C.一般死亡事故
    D.重伤事故
    E.轻伤事故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某矿山发生火灾事故,当日死亡2人,重伤18人。由于井下有毒气体没有彻底排除,事故发生第7天,造成救援人员4人死亡。重伤者经过25天抢救,有4人死亡,32天后又有5人死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应上报的死亡人数是 ()
    A.2 B.6
    C.10 D.15


    答案:B
    解析:
    【精析】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 第17题:

    某地下铁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0人死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这起事故属于()。

    • A、重大事故
    • B、特别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不定项题
    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 2.5 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 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 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截至11月29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开采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髙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套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和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 A铁矿盲竖井发生的火灾类别属于()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

    E

    E类火灾


    正确答案: E
    解析:

  • 第19题:

    不定项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

    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

    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

    D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

    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某地下铁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0人死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这起事故属于()。
    A

    重大事故

    B

    特别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救护队连续工作20多小时,先后发现28名人员遇难。次日寻找唯一 1名失踪人员时,井下发生二次爆炸,造成5名救护队员死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这起事故的等级是( )。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铁矿平巷直竖井动火作业不慎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有: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
    A

    8523

    B

    12575

    C

    14425

    D

    15005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说明该起事故等级。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