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A.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对比较B.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差比较C.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D.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

题目

200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

A.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对比较

B.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差比较

C.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

D.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


相似考题
更多“200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比上年末下降0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 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 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 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 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 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 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 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第二产业约多多少万人?


    A. 1600
    B. 4100
    C. 4300
    D. 10800

    答案:C
    解析:
    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第二产业多24917-20629=4288万≈4300万人。故答案为C。

  • 第2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 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 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 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 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 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 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 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从以上图表中无法得到的推论是∶


    A. 2004年一2007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始终高于第三产业
    B. 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在绝对量上增长趋势明显
    C. 第一产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D. 近年来我国从第一产业流出的劳动力大部分被第二产业吸收

    答案:B
    解析:
    图表资料中没有关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相关内容.B项错误。A、C、D三项均可由图表数据推知是否正确或错误。故答案为B。

  • 第3题:

    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 135404万人,出生人口 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 69395万人,女性人口 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 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 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9%,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 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比重首次下降。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 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 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流动人口为2.36亿人,增长率比上年末提高2.92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2012年全国出生的女婴数是:

    A.884 万
    B.838 万
    C.797 万
    D.751 万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 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 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 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 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 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 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 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2007年和2003年相比,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下降了∶


    A. 8%
    B. 14%
    C. 16%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2003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为74432×49.1%,则2007年与2003年相比下降了(74432x49.1%-31444)÷(74432×49.1%)=14%。故答案为B。

  • 第5题:

    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 135404万人,出生人口 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 69395万人,女性人口 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 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 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9%,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 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比重首次下降。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 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 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流动人口为2.36亿人,增长率比上年末提高2.92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下列选项中,2012年上升幅度最高的是:

    A.全国人口出生率
    B.全国城镇就业增长率
    C.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
    D.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答案:C
    解析:
    由第一段可知,2012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上升了 0.17个千分点;由第四段可知,全国城镇就业增长率为,上升幅度不知;由第四段可知,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比上年末提高2.92个百分点;
    由第三段可知,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0.59个百分点。比较可知,应选择C。

  • 第6题:

    2007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S29万人,占26. 8%;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比上年年末净增加1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024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2007年年末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个体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比2006年年末增加了约( )。
    A. 2% B. 27%
    C. 0. 4% D. 4%


    答案:A
    解析:
    2007年年末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个体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7891 /29350X100%≈26. 9%;2006年年末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个体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7891- 924)/(29350 -1040) X 100%≈24. 6%;26. 9%-24. 6%=2. 3%,与选项 A 最接近。

  • 第7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2015年,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的目标。

    • A、4.0%
    • B、4.2%
    • C、4.3%
    • D、4.5%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初步核算,中国200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的数据表明()。

    • A、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4.2%
    • B、失业人数占全体具有劳动能力人数的4.2%
    • C、中国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口占4.2%
    • D、城镇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2%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截止200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020万人(其中职工13420万人,退休人员46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8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为31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4万人。88个试点城市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全国参保人数4291万人。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441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累计结存1558亿元,个人账户累计积累883亿元。 201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32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6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1779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594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82万人和417万人。年末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5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9万人。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309亿元,支出35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6.5%。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313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06亿元),个人账户积累1734亿元。 简要分析城市医疗保险的变化。

    正确答案: (1)改革开放前,中国企业职工实行劳保医疗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二者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该医疗保险的主要特点是公费医疗,职工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公费医疗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2)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城市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3)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年,国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决定对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学生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消费需求,并考虑当地居民家庭利财政的负担能力,确定筹资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 135404万人,出生人口 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 69395万人,女性人口 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 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 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9%,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 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比重首次下降。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 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 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流动人口为2.36亿人,增长率比上年末提高2.92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2011全国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是:

    A.0.90
    B.0.95
    C.1.05
    D.1.15

    答案:C
    解析:

  • 第11题: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 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 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 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 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 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 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 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从以上图表中无法得到的推论是∶


    A. 2004年一2007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始终高于第三产业
    B. 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在绝对量上增长趋势明显
    C. 第一产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D. 近年来我国从第一产业流出的劳动力大部分被第二产业吸收

    答案:B
    解析:
    图表资料中没有关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相关内容.B项错误。A、C、D三项均可由图表数据推知是否正确或错误。故答案为B。

  • 第12题: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 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 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 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 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 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 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 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以下关于2003—2007年我国就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约为0.85%
    B. 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超过95.1%
    C. 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14.6%
    D. 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4%,绝对量减少3033万人

    答案:D
    解析: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为4√76990÷74432=0.85%。A正确;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为(11427-266)÷(12024-311)=95.3%,B正确;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29350-25600)÷25600≈14.6%,C正确;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绝对量减少了75825x44.8%-31444=2525.6万.减少了2525.6+(75825×44.8%)=7.4%,D错误。故答案为D。

  • 第13题:

    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 135404万人,出生人口 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 69395万人,女性人口 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 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 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9%,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 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比重首次下降。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 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 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流动人口为2.36亿人,增长率比上年末提高2.92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2011年全国总人口性别比是:

    A.105.18
    B.105.13
    C.117.70
    D.117.78

    答案:A
    解析:
    由第二段可知,2011年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0.05=105.18,应选择A。

  • 第14题:

    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 135404万人,出生人口 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 69395万人,女性人口 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 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 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9%,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 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比重首次下降。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 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 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流动人口为2.36亿人,增长率比上年末提高2.92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2012年全国死亡人口 968万人
    (2)2008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3)2011年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2714万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B
    解析:
    (1),由第一段可知,2012年全国死亡人口 135404x7.15‰≈968万人,正确;
    (2),由第三段可知,2012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下降,则2008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是下降的,错误;
    (3),由第一段可知2011年全国总人口为[135404÷(1+12.10‰-7.15‰)]万人,由第三段可知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9.39%-0.27%),所求为 135404÷(1 +12.10‰-7.15‰)x(9.39%-0.27%),明显小于 135404x9.39%= 12714万,错误。
    综上,只有1个正确,应选择B。

  • 第15题:

    2007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S29万人,占26. 8%;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比上年年末净增加1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024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以下关于2003-2007年全国就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率约为0. 85%
    B. 2006年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超过95.1%
    C. 2007年和2003年相比城镇就业人数约增长了 14.6%
    D. 2007年比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4%,绝对量减少3033万人


    答案:D
    解析:
    2003-2007年间全国就业人员数增长率为(76990 -74432)/74432≈3.4%,则年均增长率为3. 4%/4 = 0. 85%,A项正确。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比重为(11427-266) / (12024 - 311)X100%≈95.3%,B项正确。2007年城镇就业人数相对于2003年的增长
    率为(29350 - 25639) /25639X100%≈14. 5%,C项正确。故只有D项表述错误,答案为D。

  • 第16题:

    2016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


    正确答案:1314

  • 第17题:

    单选题
    200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2005年增长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2005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A

    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对比较

    B

    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差比较

    C

    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

    D

    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是两个总量指标相除,是相对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是两个百分率相减,是相差比较。

  • 第18题:

    单选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2015年,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的目标。
    A

    4.0%

    B

    4.2%

    C

    4.3%

    D

    4.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