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偏胜和阴阳偏衰。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阳胜则热属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实寒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若其相对一方出现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对阴阳偏衰的治疗,明代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即是指在用补阳药时,须佐用补阴药;在用补阴药时,须佐用补阳药,以发挥其互根互用的生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