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萘普生为
A.白色粉末,微有引湿性
B.油状液体有轻微特臭,有引湿性
C.具旋光性白色结晶性粉末
D.油状液体有特异臭
E.加稀盐酸溶解后,滴加氯水显缨红色
第2题:
氨茶碱的物理性质是
A.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B.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颗粒或粉末
C.易溶于乙醚
D.有引湿性
E.易溶于水
第3题:
甲睾酮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是
A.浅黄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有引湿性,遇光易变质,不溶于水
B.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有引湿性,遇光易变质,不溶于水
C.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有引湿性,遇光易变质,不溶于水
D.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有引湿性,遇光易变质,不溶于水
E.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微有引湿性,遇光易变质,不溶于水
第4题:
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物理性状是
A.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具有特殊晶型,有引湿性,易溶于水
B.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具有特殊晶型,有升华性,易溶于水
C.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具有特殊晶型,有升华性,易溶于乙醇
D.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易溶于乙醇,有引湿性,具有特殊晶型
E.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易溶于水,有升华性,具有特殊晶型
第5题:
氨茶碱的物理性质是
A.白色或类白色的颗粒或粉末,有氨臭,易结块,有引湿性,易溶于水
B.白色或微黄色的颗粒或粉末,有氨臭,易结块,有引湿性,易溶于醇
C.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有氨臭,易结块,有引湿性,易溶于水
D.白色或微黄色的颗粒或粉末,有氨臭,易结块,有引湿性,易溶于水
E.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有氨臭,易结块,有引湿性,易溶于醇
第6题:
第7题:
某药材为硫酸盐类矿物,多产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其饮片为白色粉末,有引湿性。下列关于该药材的加工方法正确的是()
A采挖后,除去杂质,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B挖出矿石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尽含铁的杂质,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C取"土硝"或"皮硝",加水溶解、放置,使杂质沉淀,滤过,滤液加热浓缩,放冷后析出结晶,即得
D采收后拣去杂质,晒干
E采挖后,除去泥沙和杂石
第8题:
某药材为硫酸盐类矿物,多产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其饮片为白色粉末,有引湿性。下列关于该药材性状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第9题:
抗氧剂无水亚硫酸钠为白色粉末,有咸味。
第10题:
含水硫酸钠
含水硫酸钙
二硫化二砷
硫化汞
二硫化铁
第11题:
第12题:
广东、浙江等地
福建、河北等地
云南西双版纳
四川、贵州等地
甘肃、青海等地
第13题:
石膏
A.为硅酸盐类物质
B.为碳酸盐类矿物药
C.为硫酸盐类矿物药
D.为汞化合物类矿物药
E.为氧化物类矿物药
第14题:
来源于硫酸盐类矿物的药材有( )
A.朱砂
B.雄黄
C.赭石
D.石膏
E.芒硝
第15题:
盐酸小檗碱
A、白色粉末,微有引湿性
B、油状液体有轻微特嗅,有引湿性
C、具旋光性白色结晶性粉末
D、油状液体有特异臭
E、加稀盐酸溶液后,滴加氯水显缨红色
第16题:
苯妥英钠
A、白色粉末,微有引湿性
B、油状液体有轻微特嗅,有引湿性
C、具旋光性白色结晶性粉末
D、油状液体有特异臭
E、加稀盐酸溶液后,滴加氯水显缨红色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某药材为深蓝色的粉末,或呈不规则多孔性团块,微有草腥气。该药材主产于()
A广东、浙江等地
B福建、河北等地
C云南西双版纳
D四川、贵州等地
E甘肃、青海等地
第20题:
中药材自然铜为硫化物类矿物()的矿石;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的矿石;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的矿石;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的矿石。
第21题:
()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引湿性。
第22题:
为硅酸盐类物质
为碳酸盐类矿物药
为硫酸盐类矿物药
为汞化合物类矿物药
为氧化物类矿物药
第23题:
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条痕白色
表面逐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
质脆易碎,断面具玻璃样光泽
断口贝壳状
气微,味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