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注射给药脂质体粒径应()。A、>500nmB、>300nmC、>200nmD、<500nmE、<200nm ”相关问题
  • 第1题:

    脂质体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 ( )

    A.脂质体的形态观察,粒径和粒度分布测量

    B.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C.主药含量测定

    D.渗漏率的测定

    E.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程度与静注相当的是( )。

    A:静脉注射给药
    B:肺部给药
    C:阴道黏膜给药
    D:口腔黏膜给药
    E:肌内注射给药

    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肌内注射的定义及特点。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程度与静注相当。故答案为E。

  • 第3题:

    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被动靶向制剂的粒径,>7μm的靶向到肺,<10nm的靶向到肾,200~400nm的被肝、脾截留清除

    B.粒径< 200nm的载药微粒,表面经亲水性链状聚合物PEG修饰,形成表面水化层,具隐形作用,可在血液长循环,不被清除,有利于进入靶部位

    C.正常组织的构造,具有增强的渗透与滞留效应,即EPR效应

    D.脂质体、泡囊、纳米乳、纳米粒等载药微粒,具有被动靶向作用


    正常组织的构造,具有增强的渗透与滞留效应,即 EPR 效应

  • 第4题:

    脂质体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

    A.脂质体的形态观察,粒径和粒度分布测量

    B.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C.主药含量测定

    D.渗漏率的测定

    E.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程度与静注相当的是
    A.静脉注射给药 B.肺部给药
    C.阴道黏膜给药 D. 口腔黏膜给药
    E.肌内注射给药


    答案:E
    解析:
    本组题考查不同给药方式对吸收的影响。
    多以气雾剂给药,吸收面积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过效应的是肺部给药。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全部被机体利用的是静脉注射给药。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程度与静注相当的是肌肉注射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