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滴丸剂、小丸的错误表述是
A、滴丸剂的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
B、滴丸剂的脂溶性基质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
C、滴丸剂的冷凝液有液体石蜡、甲基硅油
D、灰黄霉素滴丸采用了固体分散技术、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缓释效果
E、小丸的粒径应为O、5-3、5mm
第1题:
制备滴丸常用的水溶性基质有
A.硬脂酸
B.虫蜡
C.聚乙二醇
D.泊洛沙姆188
E.硬脂酸钠
第2题:
滴丸的水溶性基质是
A、PEG6000
B、虫蜡
C、泊洛沙姆
D、硬脂酸
E、明胶
第3题:
属于滴丸的非水溶性基质的是( )
A.聚乙二醇
B.硬脂酸钠
C.甘油明胶
D.泊洛沙姆
E.单硬脂酸甘油酯
第4题:
有关滴丸剂、小丸的错误表述是
A.滴丸剂的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
B.滴丸剂的脂溶性基质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
C.滴丸剂的冷凝液有液体石蜡、甲基硅油 D.灰黄霉素滴丸采用了固体分散技术.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缓释效果 E.小丸的粒径应为O.5-3.5mm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滴丸剂常用的水溶性基质有()。
第8题: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如()
第9题:
制备滴丸剂常用的水溶性基质有()类、()类、()及()等。
第10题: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选丸→干燥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干燥→洗丸→选丸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洗丸→选丸→冷却→干燥
第11题:
硬脂酸
单硬脂肪酸甘油酯
凡士林
泊洛沙姆
羊毛脂
第12题:
PEG6000
虫蜡
泊洛沙姆
硬脂酸
明胶
第13题:
有关滴丸剂、小丸的错误表述是
A、滴丸剂的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
B、滴丸剂的脂溶性基质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
C、滴丸剂的冷凝液有液状石蜡、甲基硅油
D、灰黄霉素滴丸采用了固体分散体技术,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缓释效果
E、小丸的粒径应为0.5~3.5mm
第14题:
滴丸剂的常用基质有( )
A.PEG类
B.甘油明胶
C.泊洛沙姆
D.硬脂酸
E.氢化植物油
第15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微丸的制备方法有挤出滚圆法、滴制法、喷雾制粒法等
B.滴丸剂与软胶囊的制备设备相同
C.微丸与滴丸剂都有速效或缓释的作用
D.滴丸剂发挥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E.滴丸只能口服,不宜外用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下列有关滴丸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用滴制法制成的球状固体制剂称为滴丸
B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C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4000为滴丸常用水溶性基质
D水溶性基质的滴丸制备时,常选用甲基硅油,液体石蜡等作为冷凝液
E液滴与冷凝液的密度差是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之一
第19题:
明胶可作为滴丸剂的水溶性基质。
第20题:
滴丸的水溶性基质是()
第21题:
滴丸与胶丸的相同点是()。
第22题:
用滴制法制成的球状固体制剂称为滴丸
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4000为滴丸常用水溶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的滴丸制备时,常选用甲基硅油,液体石蜡等作为冷凝液
液滴与冷凝液的密度差是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之一
第23题:
滴丸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易挥发的药物制成滴完后,可增加其稳定性
滴丸剂和片剂一样,药物与辅料都形成固体分散体
PEG是滴丸剂的常用基质之一
常用的冷凝液有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第24题:
均为滴制法制备
均为丸剂
均采用明胶为主要材料
均采用聚乙二醇类为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