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是( )。
第1题:
不宜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是( )。
A、硼酸
B、地西泮
C、地高辛
D、氯霉素
E、磺胺
第2题: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包括
A、结合型药物是运载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方式
B、结合型药物是药物的储备形式,起到药库的作用
C、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药效往往持久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竞争性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可逆性
第3题:
有关药物在体内与蛋白结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可逆过程
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饱和现象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药物贮存的一种形式
D.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血浆中游离浓度大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和生物因素有关
第4题:
以下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在白蛋白同一结合点上的结合是非选择性的
B.一般情况下,药物对白蛋白的竞争很难引起游离血浆药物浓度的改变
C.药物与血浆蛋白大量结合将会减弱并减慢药物发挥疗效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将会影响其清除率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将使其毒性增加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关于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错误的是()
第9题:
关于新生儿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10题:
关于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11题:
使游离型药物转运到作用部位产生药理效应
结合型药物是药物的储备形式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药效往往持久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竞争性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可逆性
第12题:
新生儿血浆总蛋白和清蛋白浓度比较低
新生儿的清蛋白为胎儿清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较高
影响药物与清蛋白结合的因素很多
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均可降低药物与清蛋白的结合
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可导致药物中毒
第13题: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可逆过程
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药物贮存的一种形式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饱和现象
D、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血浆中游离浓度大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与生物因素有关
第14题:
关于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合型药物是运载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方式
B.结合型药物是药物的储备形式
C.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药效往往持久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竞争性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可逆性
第15题:
对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的
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存在饱和现象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子较大,能以穿过血管细胞膜进入组织中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仍具有药理作用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暂时失去药理作用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21题: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
第22题: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有饱和性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起到贮库的作用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能向组织转运
第23题: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排泄速度减慢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减少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可缩短药物作用时间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管壁
第24题:
白蛋白主要与血浆中弱酸性药物结合
α1-酸性糖蛋白主要与血浆中弱酸性药物结合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常用血浆中结合型药物浓度与总药物浓度的比值来表示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通常是可逆的,游离型药物与结合型药物通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在蛋白结合位点上产生的竞争性抑制现象才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