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药物分子中引入氨基( )。
A.易与受体蛋白质的羧基结合,又可形成氢键,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
B.能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间的结合力
C.增加分配系数,降低解离度
D.影响电荷分布和脂溶性
E.增加水溶性,增加与受体结合力
第2题:
药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
A.易与受体蛋白质的羧基结合
B.可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
C.不易通过生物膜,导致生物活性减弱,毒性降低
D.易于通过生物膜
E.增加药物的亲水性,并增加与受体结合力
第3题:
药物分子中引入酰胺基( )。
A、易与受体蛋白质的羧基结合,又可形成氢键,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
B、能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间的结合力
C、增加分配系数,降低解离度
D、影响电荷分布和脂溶性
E、增加水溶性,增加与受体结合力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广义来讲,任何带有()的原子,如氮、氧、氟、硫等,都可以作为氢键受体。
第7题:
药物分子中含有醚的结构()
第8题:
在生物碱的氮原子附近引入供电子基如()基,使氮原子电子云密度(),则生物碱碱性();若引入吸电子基如()基,则生物碱碱性()。酰胺型生物碱由于氮原子末共享电子对与羰基中的电子发生()效应,使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碱性很弱,近于()性。
第9题:
CO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
第10题:
第11题:
氮原子价电子的P电子成分比例越大,碱性越强
氮原子附近有吸电子基团则使碱性增强
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则碱性极弱
生物碱的立体结构有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则其碱性性增强
氮原子附近取代基团不利于其共轭酸中的质子形成氢键缔合,则碱性强
第12题:
大多显碱性
大多具有酸性
大多具有生物活性
结构中都含有氮原子
结构中都含有金属原子
第13题:
药物分子中含有醚的结构
A.易与受体蛋白质的羧基结合
B.可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
C.不易通过生物膜,导致生物活性减弱,毒性降低
D.易于通过生物膜
E.增加药物的亲水性,并增加与受体结合力
第14题:
影响生物碱性强弱的因素有()
A、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
B、诱导效应
C、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
D、氢键效应
E、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第15题:
在生物碱分子结构中,当氮原子的未共享电子对与酰胺键形成p-n共轭时,则其碱性为
A、中等碱性
B、较强的碱性
C、极弱的碱性
D、极强的碱性
E、较弱的碱性
第16题:
第17题:
为了增强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增加水溶性,改变生物活性可以在药物结构中引入()。
第18题:
生物碱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关系正确的是()
第19题:
为什么苯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苯环上的π电子云形成共轭体系,发生电子的离域?而吡啶分子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却不能?
第20题:
东莨菪碱的碱性小于莨菪碱,是因为()。
第21题:
东莨菪碱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
莨菪碱具有吸电子基
东莨菪具有供电子基
东莨菪碱分子中的三元氧环对氮原子上未共用电子对的给出产生显著空间位阻
(A、B)
第22题:
氮原子上孤电子对P电子成分越多,碱性越强
氮原子附近有吸电子基团,则碱性增大
酰胺状态下氮原子,碱性极弱
氮原子附近取代基不利于其共轭酸中的质子形成氢键,则碱性增大
生物碱的立体结构有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则其碱性增强
第23题:
易与受体蛋白质的羧基结合
可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
增加药物的解离度和水溶性都增加
易于通过生物膜
增加药物的亲水性,并增加与受体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