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绕线速度(A)、矽钢厚度(B)、漆包厚度(C)、密封剂量(D)4个因子与变压器耗电量关系,进行了DOE试验,因经费紧张,进行了24-1+4的部分因子试验,生成元为D=ABC。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模型显示AD显著,但由于BC与AD混杂,因此AD不一定显著
B.弯曲项p值>0.05,说明模型存在弯曲现象
C.删除模型中的非显著项后,模型的R-Sq(R2)一定会增加
D.模型已经将其他二阶交互作用(BC、BD、CD)删除
第1题:
设K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包括截距项),n为样本容量,ESS为残差平方和,RSS为回归平方和。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构造的F统计量为()。
A.A
B.B
C.C
D.D
第2题:
A.因子C及交互作用A*B
B.因子A、B、C及交互作用A*B
C.因子A、B、C及交互作用A*B、A*C、B*C
D.以上都不对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在DOE回归分析简化模型过程中若出现“LackofFit”的P值小于0.05,则告诉你该模型可能出现()
第7题:
在进行模型设计时,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第8题:
关于响应曲面设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某工艺条件试验中有六个因子A、B、C、D、E、F,试验人员希望做部分因子试验考察各主效应和AD、AC、BC、DF四个二阶交互效应是否显著,准备采用26-2+4设计,但是MINITAB给出的生成元(Generators)为E=ABC,F=BCD,为了不让可能显著的二阶交互作用相互混杂,下列生成元正确的是:()
第10题:
分析通货膨胀的时候,()是最有用的模型。
第11题:
主因子A和B以及A*B交互作用均显著
主因子B是最显著项
试验的纯误差较小
常数项的T值很大,说明常数项的影响最显著
第12题:
因子C及交互作用A*B
因子A、B、C及交互作用A*B
因子A、B、C及交互作用A*B、A*C、B*C
以上都不对
第13题:
下列情况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有( )。A.模型中各对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B.模型中各对自变量之间显著不相关 C.模型中存在自变量的滞后项D.模型中存在因变量的滞后项
第14题: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的区别包括以下哪几项?( )
A.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最多但模型本身简单,将影响风险的因子归为市场
B.套利定价模型在历史数据处理与分析中表现的优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套利定价模型无法识别支配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因子
D.套利定价模型假设少,模型复杂,需评估多个因子及其参数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某工程师进行了一个两因子两水平、有仿行(Replicate)的试验设计,因子分别是A和B,以下是基于编码数据的Minitab的输出结果,针对这一输出结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TermEffectCoefStdDevCoefTPConstant27.3131.13824.000.000A13.8756.9371.1386.090.000B35.62517.8121.13815.650.000A*B11.8755.9371.1385.220.000
第18题:
在两水平因子试验时,增加若干个中心点的优点是()
第19题:
在2水平4因子的全因子试验中,通过统计分析只发现因子C及交互作用A*B是显著的,而A、B、D均不显著,则回归模型中应至少包括()
第20题:
在两水平因子试验时,增加若干个中心点的优点是下列()
第21题:
某工序过程有六个因子A、B、C、D、E、F,工程师希望做部分因子试验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准备采用26-2设计,而且工程师根据工程经验判定AB、BC、AE、DE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是MINITAB给出的生成元(Generators)为E=ABC,F=BCD,为了不让可能显著的二阶交互作用相互混杂,下列生成元可行的是().
第22题:
响应曲面设计是在部分因子试验设计或全因子试验设计分析中发现有弯曲现象后再增补一些试验点分析的设计
序贯试验是指先后使用两个阶段完成试验全部试验的策略
中心复合设计CCD必须是序贯试验
响应曲面设计的拟合模型中包含二次项
第23题:
存在弯曲
需要在分析中用分区
模型是足够的
模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