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一般情况下,各类企业都应该在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制定()
第3题:
生产线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有()。
第4题:
生产企业可以对不合格品、废弃零部件、过期或废弃产品包装不按规定处理。
第5题:
生产中如出现不合格品将如何处理?
第6题:
不合格品管理的预防三不政策是:()。
第7题:
生产过程出现不合格品时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
第8题:
不制造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不向下道工序流转
不制造合格品
不接受不合格品
第9题:
不接受不合格品
不生产不合格品;
不流出不合格品
以上都正确
第10题:
对判为接收的批,使用方应整批接收,但使用方有权不接收样本中发现的任何不合格品,生产方必须对这些不合格品加以修理或用合格品替换
对不接收的产品批不可以降级、报废(以合格品代替不合格品)处理
负责部门应明确规定对不接收批的再检验是采用正常检验还是加严检验
负责部门应明确规定再检验是针对所有不合格项还是针对最初造成的不合格类别
第11题:
标识
隔离
返修
报废
第12题: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服务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监督过程控制程序
第13题:
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是指()
第14题:
长伟锦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针对各过程(原材料,生产过程,退货)的处理步骤是什么?
第15题: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事故调查、事故的原因分析、制订事故处理的方案、()。
第16题:
制定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是保证从进货至成品的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被()。
第17题: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由()负责对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验证,并组织评审工作。
第18题:
只起到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开的作用,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生产环节或流入顾客手中的检验站形式是()。
第19题:
生产中对于不合格品的“三不”指的是:();(),不转序。
第20题:
检验部门所属各检验站(组)应设有不合格品隔离区(室)或隔离箱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及时做出标识后,应立即进行隔离存放,避免造成误用或误装,严禁个人、小组或生产车间随意贮存、取用不合格品
一般不合格品应由检验部门、技术部门直接按规定程序处置
及时或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分析处置
对无法隔离的不合格品,应予以明显标识,妥善保管
第21题:
该过程生产的不合格品率超过p0,但认为不超过p0
该过程生产的不合格品率超过p0,但也认为超过p0
该过程生产的不合格品率实际不超过p0,但也认为不超过p0
该过程生产的不合格品率实际上不超过p0,但认为超过p0
第22题:
作业人员在自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和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经鉴别确认后均应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处理
对已作出标识的不合格品或隔离的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并附不合格品数据记录交供应部门或生产作业部门
供应部门或生产作业部门在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和责任及采取必要措施的同时,可以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与处理
责任部门提出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理申请,根据不合格严重程度决定有关技术部门审批、会签后按规定处理程序分别做出返工、降级、让步接收(回用)或报废
当合同或法规有规定时,让步接收(回用)应向顾客(需方)提出申请,得到书面认可才能接受
第23题:
责令整改
停止生产
考核
第24题:
对判为接收的批,使用方应整批接收,但使用方有权不接收样本中发现的任何不合格品,生产方必须对这些不合格品加以修理或用合格品替换
对不接收的产品批不可以降级、报废(以合格品代替不合格品)处理
负责部门应明确规定对不接收批的再检验是采用正常检验还是加严检验
负责部门应明确规定再检验是针对所有不合格项还是针对最初造成的不合格类别
再检验应针对产品的所有不合格类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