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结果的修正可以采用( )的方法。
A.测得值修正值
B.测得值-不确定度
C.测得值+修正值
D.测得值+偏差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测得值或对同一量值的测量列中未修正的算术平均值,均为已修正测量结果。
第4题:
准确性是计量的基本特点。它表征()与()的接近程度。
第5题:
通常情况下,测得值包含测量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用多次测量的测得值求出算术平均值,该算术平均值称为测量结果
必要时,可以对测得值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测得值称为测量结果,其测量不确定度相应减小
当认为代表被测量的真值范围与测量不确定度相比小得多时,量的测得值可认为是实际唯一真值的估计值
第6题:
在测得值上加修正值
对测得值乘修正因子
在测得值上加实验标准偏差
对测得值乘包含因子
第7题:
给测得值加修正值
给测得值乘修正因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适当扩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第8题:
测量准确度可以定量描述测得值的准确程度
测量准确度可以定性描述测得值之间的分散程度
测量准确度可以定性描述测得值与其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准确度可以定量说明测得值与已知参考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第9题: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的估计值
修正因子
修正值
第10题:
10.823g
10.8235g
10.824g
10.83g
第11题:
测得值接近真值
测得值的准确度高
测得值的分散性小
测得值所在的区间小
第12题:
被测量的测量结果接近真值
被测量的估计值准确度高
赋予被测量的量值分散性小
测得值所在的包含区间小
第13题:
第14题:
参考量值与测得的量值之差称()。
第15题:
加修正值法是消除误差的方法之一,它预先将测量器具的系统误差检定出来,然后取与此误差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值作为修正值,将实际测得值加上相应的修正值即可得到不包括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
第16题:
测量不确定度至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测量不确定度有效数字应与测得值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相同
测得值的末位一般应修约到与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
测得值应修约到小数点后1~2位数字
第17题:
测量结果
测得值
量的真值
修正值
第18题:
测量不确定度越小,测量误差越小
测量不确定度越小,测得值偏离真值越小
测量不确定度越小,测得值的分散性越大
测量不确定度越小,测得值的包含区间越小
第19题:
修正值与系统误差估计值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修正因子等于未修正测得值与标准值之比
如测得值的修正值随某个影响量的变化而变化,可通过画修正曲线的方法进行修正
如测得值随两个影响量的变化而变化,无法通过制定修正值表的方法进行修正
第20题:
当由测量仪器获得的只是单个示值时,该示值通常是未修正结果
当获得数个示值时,未修正结果通常是这些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修正值是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修正值本身含有不确定度,用适当的修正值来补偿能完全消除不确定度
第21题:
误差合成的方法
概率分布传播的方法
按不确定度传播律计算的方法
用对测得值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22题:
在测得值上加一个平方
在测得值上乘一个修正因子
从修正值表上查到修正值
从修正曲线上查到已修正的值
第23题:
包含概率和测最小确定度
被测量的测得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
包含因子和测量不确定度
被测量的测得值及其最大允许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