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
1、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战略转移的同时,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的理论。
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
5、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并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6、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全面成熟。
7、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重大意义: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这一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更多“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形成发展起来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改革开放是这条路最重要的内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 第2题: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正确答案:

  • 第3题: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辩证统一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的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辩证统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社会历史趋向的正确的主体选择?从社会历史趋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没有脱离中国基本国情。?从主体选择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没有脱离中国的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

  • 第4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A.新时代

    B.三个代表

    C.十七大

    D.改革开放


    答案:D

  • 第5题:

    19、西柏坡精神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