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春节期间,为确保社会治安秩序平稳,某公安派出所制定了巡逻工作制度,民警在巡逻时,应当做到()。
第2题:
民警甲、乙二人在车站协查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甲发现行李房拐角处有两个人形迹可疑,自身上前盘查。一人假装找证件,另一人突然掏出匕首刺中民警甲的腹部,疑犯逃跑。民警甲的行为对否。
第3题:
民警甲在巡逻至一小学门前时,发现一男子在门口徘徊,右手揣在怀内,目光诡异,形迹可疑,判断其可能在此行凶。民警应当()。
第4题:
人民警察在巡逻、盘查可疑人员未遇暴力抗拒和暴力袭击时禁止使用枪支。
第5题:
民警巡逻工作包括对可疑人员依法进行盘问和检查;检查涉嫌车辆、物品;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查验居民身份证等内容。
第6题:
民警在巡逻执勤中遇有重要情况,应当立即报告。对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案件、事件和事故,应当进行先期处置。
第7题:
某公安派出所民警梁某和陈某按照所领导安排在辖区进行巡逻工作,在巡逻中他们发现了可疑人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8题:
某辖区电信电缆多次被盗,即安排民警在重点地段巡逻守候。某夜,甲因为形迹可疑被巡逻的警察盘查,交代了自己盗窃电信电缆的事实。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他又揭发了乙贪污20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乙可能隐匿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乙追捕归案。对甲盗窃罪的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公安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女子昏倒在街上,应当立即救助。
第10题:
甲和乙为外地人,同在一商场卖货,一日两人因场地问题发生口角,甲把乙打成轻微伤。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第11题:
2010年5月3日,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游客朱某在上海世博园入口处排队,巡逻民警发现朱某形迹可疑,对朱某当场盘问检查,从朱某身上查获匕首一把。朱某自述:“匕首是用来防身的,原来放在包内,怕安检时被发现,所以藏在身上”.随后民警将朱某带到派出所办理了受理治安案件的相关法律手续,并将朱某带到侯问室进行继续盘问。当日调查取证后,派出所决定对朱某罚款五百元,并收缴匕首一把。派出所民警在办理此案过程中存在哪些错误?并说明理由。
第12题:
民警甲、乙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有2名男子因琐事发生口角,进而互殴。甲、乙立即上前使用催泪瓦斯将二人制服。民警使用催泪瓦斯的行为是合法的。
第13题:
公安民警张某、李某在巡逻中发现甲形迹可疑,遂当场对其进行盘问、检查。督察人员有权对此进行现场督察。
第14题:
不属于日常检查要求的是()。
第15题:
某市巡逻警察甲、乙二人,巡逻至一胡同内,发现烧烤店门前多人聚集。上前查看,发现一中年男子酗酒闹事,手持砖头砸坏饭店门窗,扬言还要砸人。民警口头警告,该人不服。民警命令围观人散开,随即使用催泪喷射器将其制服。
第16题:
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第17题:
巡逻民警小张在巡逻中发现可疑人员李某,经出示工作证件,表明身份,并在告知法律依据后,依法对其进行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排除了李某的违法犯罪嫌疑,小张感谢李某配合,并礼貌地让其离去。
第18题:
何某(男,22岁,某大学在校学生),在一处小巷殴打一名老年男子,被巡逻的民警当场发现。何某接受民警盘问时始终保持沉默,办案民警准备对何某采取继续盘问措施。该派出所所长审批决定继续盘问的时间是()。
第19题:
甲、乙各纠集一伙人在体育馆门前斗殴,双方互有损伤,被巡逻民警当场抓获,巡逻民警立即将他们控制住并带至公安机关进行讯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0题:
下列关于办理行政案件口头传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第21题:
某公安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甲涉嫌盗窃,为核实甲的真实身份,对甲的居民身份证进行了扣押。
第22题:
2010年6月4日深夜,某派出所民警高某与林某在巡逻中遇见甲、乙两人,见他们行踪可疑,即当场盘问和检查。检查中发现两人带有刀具,高某与林某决定将这两人带回派出所继续盘问。继续盘问从6月4日23时开始,没有发现违法犯罪的事实,至6月5日9时,民警高某与林某接令出警,让两人等待继续盘问。6月6日早9时,民警高某和林某上班后继续对甲、乙盘问,后查明两人系某地外出打工的农民,带刀是为了防身。调查清楚后,当天10时将两人释放。民警高某和林某盘问中存在哪些问题?
第23题:
民警小王在巡逻过程中发现违法嫌疑人甲涉嫌殴打他人,对甲进行了口头传唤。到案后,应当立即补办传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