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第2题:
听力原文: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具体类型
下列选项中所列情形,可以构成犯罪未遂中的“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的是( )。
A.对犯罪工具、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
B.犯罪人自身的犯罪技术拙劣
C.被害人的强烈反抗
D.犯罪时突发疾病使犯罪分子难以继续实施犯罪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不属于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是()
第8题: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属于()
第9题: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即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情形。
第10题:
不属于以行为的实行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的犯罪未遂的类型有()
第11题:
下列属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的是()。
第12题:
能犯的未遂
不能犯的未遂
终了未遂
未了未遂
第13题: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 )。
A.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犯罪未遂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第20题:
下列情形中,公安机关不应立案的有()。
第21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
第22题: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第23题:
犯罪主体不同
犯罪对象不同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未形成既遂的原因不同
第24题:
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是否着手不同
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