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时间观念
B、全局观念
C、整体观念
D、个体观念
第2题:
A、四季有别
B、食医结合
C、讲究美感
D、风味多样
第3题:
社区护士对丧亲者的支持不包括
A、鼓励家属与死者告别
B、帮助家属做好遗体料理
C、协助家属联系殡葬服务
D、告诉家属节哀不要哭泣
E、建立居丧期随访制度
第4题:
中国古代性文化、性观念、性道德和性伦理观并不丰富,人们谈性色变。
第5题:
节葬是指用生者的钱来厚葬死者。
第6题: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天道、王权,以下选项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特征的是:()。
第7题:
下列三七中哪个属于品质较好的()
第8题:
直升机的发展历史漫长而又艰难。在中国古代,早已出现了看似简单、其实却包涵了直升机全部基本原理的飞行玩具()。
第9题:
经过悠长的历史演变,中华文化不但在中国大陆广袤的土地上根深蒂固,而且在海外有华人的地方破土扎根。中华儿女不管到了哪里,不仅保留了自己的习俗文化,还能融入到当地的民情风俗里。这有利于()。 ①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各种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③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④中华文化通过和平方式取代海外当地文化
第10题:
厚葬久丧
厚葬短丧
节葬短丧
节葬久丧
第11题:
下葬
停尸
哭葬
大殓
第12题:
烂七
全株三七
滑头七
胶粘三七
第13题:
洛克将观念分为()。
A、简单观念
B、复杂观念
C、天赋观念
D、固有观念
第14题:
从遗体入殓到埋葬前的停柩阶段,古时称为( );而对于死者遗体的处理方式则称之为( )。
第15题:
第16题:
在中国丧葬习俗文化中,()是死者在世间停留的最后时刻,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第17题:
帕克认为,丧亲者常到死者去过的地方,珍惜死者用过的东西,反复回忆死者生前所做的事。好象他们这样做,就可以发现以前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现在应该纠正过来。这通常属于悲伤过程的哪个阶段()。
第18题: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宗教虽将教义教规与信教群众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嫁丧娶等风俗习惯相融合,但()与宗教礼仪仍然有所不同。
第19题:
对于去世之人,墨家主张()。
第20题:
做七在福州丧俗中最为重要。人死后每七天就要一祭,称做过七。至四十九止,一共要做七次。()是规模最大的活动,届时发讣告遍告亲友,请其参加吊唁。
第21题:
头七或二七
三七或四七
四七或六七
五七或七七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白族
鄂伦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