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错误
更多“肉用种鸡自然交配时公母配比一般1:15~20为宜。”相关问题
  • 第1题:

    自然配种时,蛋鸡品种适宜的公母比例为()

    A、1:9~10

    B、1:7~8

    C、1:5~6

    D、1:3~4


    参考答案:A

  • 第2题:

    在大群自由交配的情况下,种鸡的配种公母比为:轻型蛋种鸡()、中型蛋种鸡()。


    正确答案:1:126-15;1:10-12

  • 第3题:

    航天系列浮化液一般与水配比比例为()。

    • A、1:10~15
    • B、1:15~20
    • C、1:5~15
    • D、1:20~30

    正确答案:A

  • 第4题:

    采用自然交配的现代化养猪场中,种猪公母比例一般为()。

    • A、1:10~20
    • B、1:20~30
    • C、1:100~200
    • D、1:200~300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人工授精时,鸡的配种公母比为()。

    • A、1:10
    • B、1:15
    • C、1:20
    • D、1:30-50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论述肉用种鸡的关键技术(限饲)。


    正确答案: 肉用种鸡饲养的关键技术是对种鸡群采取限制饲喂量,限制饲料的营养水平等有效的限制程序来控制体重,使种鸡性成熟同期化,适时化,提高种鸡合格率,降低死淘率,节省饲料。
    限饲的方法有:每日限饲;隔日限饲;喂四限三;喂五限二;喂六限一;喂二限一。
    1)准确掌握鸡群体重
    为了获得肉用种鸡良好的繁殖性能,限制饲养应贯穿于肉用种鸡的整个饲养期, 每周的饲喂量是参考品系标准体重和实际体重的差异来决定的。每周末称一次体重,根据实际体重来决定下一周的喂料量和喂料方法。 
    2)控制均匀度
    体重均匀度是衡量品种质量及各阶段饲养管理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鸡群体重均匀度指体重在鸡群平均体重±10 %范围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9一15周龄鸡群体重均匀度要求在80%一85%。16一24周龄鸡群体重均匀度要求在85%以上。 
    3)限制饲养时鸡群的管理 
    1.限饲开始前普遍调群。限饲前鸡群逐只称重或目测,根据体重标准分成大、中、小三种鸡群分开饲养,同时将体重过小和病、弱鸡挑出淘汰。 
    2.限饲时间。为取得良好的效果,肉用种鸡应从3周龄开始限饲,为防止限饲时发生恶癖,应在限饲前断嚎,一般在7一10日龄断嚎。 
    3.公母分群饲喂雏鸡从1日龄开始公母鸡分栏或分舍饲养,分别控制限饲时间、喂料量和体重,提高公母鸡群的均匀度,便于实现各自的培育目标。 
    4.定期称重与及时调群。限饲的基本根据是体重.父母代种鸡从3周龄起,每周称重一次;开始产蛋后每月称重一次。 为了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在限喂期间
    要随时按体重大小调整鸡群。但调出与调入鸡数应相等。每天或每周调一次均可,根据鸡舍的工作情况灵活安排。产蛋期不调。 
    5.正确地确定各阶段的喂料量。在生长期应以实测的鸡群体重确定给料量。如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可适当增加饲料量,一直达到标准体重为止。当体重超过标准,可暂停增加饲料量,但不能减量,直到与标准体重一致后再增加饲料量。 
    6.备足饲槽和水槽。要保证每只鸡都有足够的饲槽和饮水位置,以免位置不足发生争抢,导致饥饱不均,发育不整齐,出现伤残弱小鸡。  
    7.合适的密度。每群鸡最好不超过500只,群与群之间用铁丝网隔开。育成结束时,每平方米饲养5一6只鸡。合适的密度可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和垫料干燥,
    减少应激,防止发生啄癖。 
    8.限饲与光照控制相结合。育成期的限制饲养必须与光照控制同步进行才有效果。要求母鸡24周龄时体重达2.4kg ,性成熟并开始产蛋。通过光照的时数和强度调节开产时间,使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可取得良好的生产性能。如遇到转群、鸡群患病、投药或接种疫苗等应激时,要暂时停止限饲,恢复自由采食。等恢复正常时,再继续限饲。

  • 第7题:

    肉用种鸡的限制饲养一般分为每日限饲、()和综合限饲三种限制饲养的依据是()。


    正确答案:隔日限饲;每周鸡群平均体重

  • 第8题:

    骡鸭的配种,一般采用自然交配,公母配种比例为1:7。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中型鹅公母配比一般在()左右。

    • A、1:4
    • B、1:2
    • C、1:1
    • D、1:6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水禽的配种比例随品种类型不同而差异较大。公母比例蛋用型鸭一般为()、兼用型鸭()、肉用型鸭()、瘤头鸭();轻型鹅为()、重型鹅为()。


    正确答案:1:15~25;1:8~10;1:5~7;1:5—8;1:5~8;1:3~4

  • 第11题:

    单选题
    种蛋鸡自然交配时的公母比例为()。
    A

    1:35~40

    B

    1:25~30

    C

    1:10~15

    D

    1:4~6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水禽的配种比例随品种类型不同而差异较大。公母比例蛋用型鸭一般为()、兼用型鸭()、肉用型鸭()、瘤头鸭();轻型鹅为()、重型鹅为()。

    正确答案: 1:15~25,1:8~10,1:5~7,1:5—8,1:5~8,1:3~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自然交配的蛋用种鸡群的公母比例是()。

    • A、1∶5~8
    • B、1∶10~15
    • C、1∶20~25
    • D、1∶8~23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蛋鸡人工授精公母比例一般为多少。()

    • A、1:5~10;
    • B、1:15~20;
    • C、1:25~30.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对于公犬的发情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公犬开始具备生殖能力是在出生6个月左右
    • B、公犬没有明显的发情表现,当接近发情母犬,嗅到母犬发情时的特殊气味便可引起兴奋完成交配
    • C、公犬初配的最佳年龄为1岁
    • D、公犬有明显的发情表现,烦躁不安、狂暴、到处寻找母犬的气味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自然交配的鸡群中,适宜的公母比例为:轻型鸡1:10~15,重型鸡1()


    正确答案:8~10

  • 第17题:

    鸡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为(),人工授精为()。


    正确答案:1:10;1:30-50

  • 第18题:

    蛋鸡人工授精公母比例一般为多少?()

    • A、1:5~10
    • B、1:15~20
    • C、1:25~30
    • D、1:30~40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猪的繁育中,一般公母比例为()

    • A、1:5
    • B、1:10
    • C、1:15
    • D、1:20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种公鸡选择。按品种要求分三阶段选择,6周龄公母比1:8;18周龄公母比1:9;配种后15~20d,公母比1:10,淘汰劣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种蛋鸡自然交配时的公母比例为()。

    • A、1:35~40
    • B、1:25~30
    • C、1:10~15
    • D、1:4~6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采用自然交配的现代化养猪场中,种猪公母比例一般为()。
    A

    1:10~20

    B

    1:20~30

    C

    1:100~200

    D

    1:200~3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自然交配时,公母合群后需()天左右才能获得高的受精率。
    A

    3

    B

    7

    C

    10-14

    D

    2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论述肉用种鸡的管理

    正确答案: (1)光照管理。光照、体重和营养是控制肉用种鸡生殖器官发育的重要因素。若光照合理,可使种鸡适时开产,提高产蛋率,反之则种鸡推迟或提前开产,产蛋率低、受精率低。在光照管理上,总的原则是,育成期间,每天的光照时间决不可延长,在产蛋期间每天的光照时间决不可缩短。关于光照程序的制订,应根据自己的鸡舍类型、雏鸡的出壳时间或供种单位的推荐执行。原则上如果种鸡性成熟比预期的早,则须减缓增加光照时间。若体重已达标而性成热迟缓,则须加快增加光照的时间。
    (2)日常管理。适宜的密度和足量的饲具。种鸡密度高,影响舍内的空气质量,易出健康问题,也影响到受精率和产蛋率,加之肉用种鸡多是全地面垫料平养,密度的高低,也影响到垫草的质量。同时在整个肉用种鸡饲养过程中往往须进行限制饲喂,食槽、水槽量的多少会对限制饲养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在肉用种鸡饲养过程中必须掌握适宜的密度和提供足量的饲具。
    ①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种鸡舍的环境要求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地面干燥,空气新鲜
    ②正确的断喙、断趾。为了防止啄癖及节约饲料,肉用种鸡也必须断喙。另外为防止种公鸡交配时伤害母鸡,对种公鸡必须断趾,一般是在雏鸡阶段断去种公鸡的第一足趾和距的尖端。
    ③定期的卫生防疫。防疫程序、方法参照蛋鸡饲养。
    ④管理措施的改变要逐渐进行。在肉用种鸡的饲养过程中,由于生理变化和培育目标的不同,其管理措施必然不同。在由一种管理措施向另一种管理措施变换时,须平稳进行、逐渐过渡,以避免鸡群应檄反应的出现。
    (3)适宜的产蛋期管理。肉用种鸡不宜网养,而地面垫料平养,垫料管理难度大,所以在生产上以“两高一低的板条、垫料混合”管理方式较为普遍。即在产蛋期间,在靠墙两侧各1/3的地面设置高60cm的漏缝板条床面,其余1/3地面铺垫料。肉鸡日常的栖息、采食、饮水在板条床上,粪便掉落在板条下面,每个产蛋周期清理1次,省工省时。肉鸡配种在有垫料的地面,有助于保证较高的受精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