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因)訚如也。君在,踧(促)踖(及)如也,与与如也。”
A.《仪礼》
B.《礼记》
C.《论语.乡党》
D.《周礼》
第1题:
孔子表现为“侃侃如也”是他和()人说话的样子?
第2题:
章太炎认为:“东方文明之国,辈辈大者,独吾与印度耳。言其亲也,则如肺腑,察其势也,则若辅车。”意思是印度文明程度强于中国。
第3题:
唐代的()对“形器不存,方寸海纳”的注解为:“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第4题: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表现了孔子对学生安慰之情。
第5题:
语译题:予方著《弁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第6题:
《论语》善于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对以下文段中人物性格的理解恰当的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勿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如何?”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
第7题: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
第8题:
第9题:
如
为
哉
故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温和
恭顺
愠怒
逐渐
第13题: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中“恂恂”的含义是()
第14题: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中的“恂恂”意为()。
第15题: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孔子拒绝了,原因有二,即:()。
第16题: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中“訚訚”的含义是()
第17题:
翻译: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第18题:
下列句中的“如”用作形容词词尾的是()
第19题:
气之离于藏也,卒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崖。(《太素》卷九《脉行同异》)杨上善注:“如弓弩之发机,比湍流之下岸,言其盛也。”此注说明原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第20题:
怡然的样子
欢喜的样子
严肃的样子
中正的样子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恭敬的样子
通循循,有步骤的样子
有信心的样子
通“询”,询问的样子
第24题: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