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体现滴定过程中副反应的严重程度,引入了副反应系数。有关定义为()
A.EDTA的副反应系数为[Y’]/ [Y]
B.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为[M’]/ [M]
C.副反应系数≥1
D.无副反应,副反应系数为0
第1题:
关于配位滴定副反应的描述,不一定正确的是() 。
A.副反应的发生会影响主反应发生的程度
B.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以副反应系数加以描述
C.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配位滴定反应进行地更完全
D.副反应的发生往往很难避免
第2题:
有关酸碱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3题:
微库仑滴定分析时,加入大量去极剂是为了()
第4题:
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TISAB的目的是()。
第5题:
表观稳定常数是利用()进行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
第6题:
在配位滴定中EDTA通常有()和()两种副反应。
第7题:
简述配位反应中各种副反应系数。
第8题:
在一定酸度下,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当溶液中存在干扰离子N时,影响络合剂总副反应系数大小的因素是()
第9题:
反应速度极快
反应较复杂,副反应多
反应进程可以从酸碱平衡关系预计
滴定过程中H+浓度发生变化
第10题:
酸效应系数αY(H)
共存离子副反应系数αY(H)
酸效应系数αY(H)和共存离子副反应系数αY(H)
配合物稳定常数KMY和KNY之比值
第11题:
第12题:
有效性
均一性
专一性
安全性
第13题:
第14题:
滴定反应不应有副反应,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第15题:
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概念.
第16题:
酸碱滴定曲线,是表示在滴定过程中,溶液()随滴定液加入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曲线,绘制酸碱滴定曲线的目的是为了()
第17题:
EDTA滴定Ca2+离子的突跃本应很大,但在实际滴定中却表现为很小,这可能是由于滴定时().
第18题:
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时,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TISAB的目的是()
第19题:
何谓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第20题:
第21题:
ΔpM`=ΔpM-2
ΔpM`=ΔpM+1
ΔpM`=ΔpM-1
ΔpM`=ΔpM+2
第22题:
第23题:
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维持溶液具有相同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
提高测定结果的重现性
提高响应速率
第24题:
溶液的pH值太高
被滴定物浓度太小
指示剂变色范围太宽
反应产物的副反应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