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23℃条件下培养果蝇,如果今天做果蝇的遗传杂交实验,请问几天后可以看到羽化的子二代果蝇成虫?A.约20天B.约15天C.约25天D.约30天

题目

4、在23℃条件下培养果蝇,如果今天做果蝇的遗传杂交实验,请问几天后可以看到羽化的子二代果蝇成虫?

A.约20天

B.约15天

C.约25天

D.约30天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A
更多“4、在23℃条件下培养果蝇,如果今天做果蝇的遗传杂交实验,请问几天后可以看到羽化的子二代果蝇成虫?”相关问题
  • 第1题: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
    • B、白眼雄果蝇
    • C、红眼雌果蝇
    • D、白眼雌果蝇

    正确答案:D

  • 第3题: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 C、眼色和性别表现为自由组合
    •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白眼果蝇。若子—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3:1
    • B、5:3
    • C、13:3
    • D、7:1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某科研小组研究果蝇性状时,使用了一个数量较大的果蝇种群,其中每10000只果蝇中有36只黑身果蝇,其余为灰身。现取一只已繁殖过的黑身子代的灰身雄果蝇与一只未交配过的灰身雌果蝇杂交。预测其子一代中出现黑身果蝇的概率是多少?()

    • A、3%
    • B、97%
    • C、2.8%
    • D、25%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3:1
    • B、5:3
    • C、13:3
    • D、7:1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白眼果蝇。若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3∶1
    • B、5∶3
    • C、13∶3
    • D、7∶1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果蝇是进行遗传实验的良好材料,现有三管果蝇,每管中均有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和b),且雌雄分别为不同眼色。各管内雌雄果蝇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 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 B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 C管:雌雄果蝇均是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 请分析回答: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果蝇眼色的遗传方式,应选()管的亲代果蝇进行杂交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果蝇是进行遗传实验的良好材料,现有三管果蝇,每管中均有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和b),且雌雄分别为不同眼色。各管内雌雄果蝇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 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 B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 C管:雌雄果蝇均是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 请分析回答:已知三个试管中红眼果蝇全部是灰身纯系,白眼果蝇全部是黑身纯系,F1无论雌雄都表现为灰身。同时考虑体色和眼色的遗传,B管果蝇交配产生的F1自由交配后,后代的表现型中灰身红眼果蝇、黑身红眼果蝇、灰身白眼果蝇、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接于()。如果让C管果蝇交配产生的F1自由交配,后代中双隐性类型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正确答案:3:1:3:1;9/64

  • 第10题:

    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l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 A、白眼雄果蝇占l/2
    • B、红眼雌果蝇占l/4
    •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l/4
    •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l/4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1909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研究白眼性状的遗传,他用红眼的雌果蝇与这只白眼的雄果蝇交配,子一代全为红眼。他将子一代中红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就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来看,其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控制的。所不同的是白眼的性状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摩尔根等人的设想可以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后来,他们又通过()等实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摩尔根所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正确答案:3:1,一对等位基因(或一对遗传因子);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它的等位基因,测交;假说—演绎法

  • 第12题:

    单选题
    人们已经知道:如果果蝇体内的w基因发挥作用,雄性果蝇就不会向雌性果蝇求爱,转而追求同性。因此果蝇的同性恋行为被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最近,研究人员培养出w基因发挥作用的雄性果蝇,然后利用这种果蝇进行了实验。他们发现,果蝇的同性恋行为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社会因素也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发现?
    A

    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只要进行一天以上的集体饲养,雄性果蝇就开始追逐其他雌性果蝇,显示出求爱行为;但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

    B

    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若干天后,果蝇就开始表现出对其他雄性果蝇的求爱行为;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是集体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

    C

    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若干天后,果蝇就开始表现出对其他雌性果蝇的求爱行为;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是集体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

    D

    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只要进行一天以上的集体饲养,雄性果蝇就开始追逐其他雄性果蝇,显示出同性恋的求爱行为;但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摩尔根用一只白眼雄性果蝇突变体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系列杂交实验过程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

    • A、亲本白眼雄果蝇×亲本雌果蝇
    • B、F1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 C、F2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 D、F2白眼雄果蝇×F3雌果蝇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C、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 ③(); ④()


    正确答案:②将子一代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 第18题: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果蝇的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性别()

    • 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B、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D、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请说出理由:()


    正确答案:不科学;没有对照实验

  • 第21题:

    摩尔根用一只白眼突变体的雄性果蝇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一系列杂交实验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

    • A、亲本白眼雄果蝇×亲本雌果蝇
    • B、亲本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 C、F2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 D、F2白眼雄果蝇×F3雌果蝇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摩尔根用一只白眼果蝇突变体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提出并验证了遗传第三定律。其系列杂交实验过程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

    • A、亲本白眼雄果蝇X亲本雌果蝇
    • B、F1白眼雄果蝇XF1雌果蝇
    • C、F2白眼雄果蝇XF1雌果蝇
    • D、F2白眼雄果蝇XF3雌果蝇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现有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若干。若用它们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条件不是必需的是()

    • A、亲本果蝇必须是未交配过的纯种
    • B、亲本中的长翅、残翅果蝇的性别不同
    • C、在子代果蝇羽化前必须除去亲本
    • D、长翅果蝇作母本,残翅果蝇作父本

    正确答案:D

  • 第24题:

    单选题
    人们已经知道:如果果蝇体内的W基因发挥作用,雄性果蝇就不会向雌性果蝇求爱,转而追求同性。因此果蝇的同性恋行为被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最近,研究人员培养出W基因发挥作用的雄性果蝇,然后利用这种果蝇进行了实验。他们发现,果蝇的同性恋行为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社会因素也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发现?(  )
    A

    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成虫后,只要进行一天以上的集体饲养,雄性果蝇就开始追逐其他雌性果蝇,显示出求爱行为;但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

    B

    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若干天后,果蝇就开始表现出对其他雄性果蝇的求爱行为;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集体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

    C

    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成虫后,可以进行一天以上的集体饲养,雄性果蝇就开始追逐其他雄性果蝇,显示出同性恋的求爱行为;但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

    D

    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若干天后,果蝇就开始表现出对其他雌性果蝇的求爱行为;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成虫后是集体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


    正确答案: C
    解析:
    题干结论:果蝇的同性恋行为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社会因素也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A项,“追逐其他雌性果蝇”说明遗传因素没有起作用,排除。B项,“集体饲养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说明社会因素没有发挥促进作用,可以排除。C项,说明果蝇羽化成虫后是否进行集体饲养的经历,会对它们是否出现同性恋行为产生影响,这说明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同时影响着果蝇的行为,能够支持题干结论,当选。D项,说明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都没有发挥作用,从两个方面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