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交往次数
B.心理距离
C.行为表现
D.互惠程度
第2题:
交往的双方缺乏组织能力,并未形成明显的某一类人际关系,而当施加一点外力时,就会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这种倾向的人际关系属于()。
A主从-合作型
B竞争-合作型
C主从-合作-竞争型
D无规则型
第3题:
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最主要指标是交往双方的()
第4题:
交往频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与同一交往对象交往的()。交往频率一般依据人际关系的距离来把握。交往频率的高低与交往双方关系的近远成正比。
第5题: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第6题:
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第7题: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取决于交往双方()。
第8题: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班级氛围
群体内的合作
第9题:
第10题:
交往次数
心理距离
行为表现
互惠程度
第11题:
身份与地位
需要满足的程度
交往方式与方法
修养和处世方法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人际关系的距离与空间距离相比,空间距离是外在的,形式方面的,他人一眼就能看出交往双方的交往距离;人际关系距离则是内在的,精神方面的,表现为交往中的一种()。
第15题: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第16题:
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称为()
第17题:
交往双方形成感情依赖,关系比较亲密。大学生的这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以下哪种需要的基础上的?()
第18题:
人际关系的类型比较复杂,根据(),可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和分离型。
第19题:
人际交往
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
人际反应
第20题:
交往关系大小
人际交往需要不同
交往双方的相互关系状况
交往动机
第21题:
出于控制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
出于包容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
出于感情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
出于物质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修养和处世方法
身份和地位
交往方式与方法
需要满足的程度
第24题:
主从-合作型
竞争-合作型
主从-合作-竞争型
无规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