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机械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第2题: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________。
第3题:
个体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时,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及其组织,称之为( ) A.反射 B.认知结构 C.学习 D.能力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指出:“某一思想只有在它成为一个人自己有的经验中的一个环节时,才能被他领会或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
第8题:
19世纪初,深化了教学程序的研究,并把心理学中的统觉作用应用到教学上,认为学生是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构成“统觉团”,以增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的心理学家是()。
第9题:
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认知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是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第10题:
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会干扰新知识的理解
新知识的获得会干扰头脑中原有的知识
新知识的理解必须依赖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
新知识的获得可以独立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
第11题:
高度集权
效率低下
执行过时的营销观念
阻碍市场知识的积累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传播
第12题:
知识的顺应
知识的同化
知识的整合
知识的理解
第13题: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第14题:
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小学生学习地球的形状,这会与他们的日常经验相冲突,这时,学习者需要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这种知识学习属于()
A知识的顺应
B知识的同化
C知识的整合
D知识的理解
第19题:
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我们称之为起点水平或初始能力。
第20题:
分析学习者知识起点能力,就是判断学习者原来具有的认知结构状态。
第21题:
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_____后果而受到强化,心理学上称之为替代强化。
第22题:
第23题:
先行组织者
原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教学组织
学科知识逻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