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试述近代大学产生的意义。
(1)近代大学从改革教学内容人手,使大学开始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如在“新大学运动”期间,英国新建的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学院,后来都发展成近代性质的大学,促进了英国的发展。
(2)近代大学从改革教育的功能人手,使科研成为大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与科研”成为大学的双重任务。如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不仅成为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学习的榜样,也促使了世界其他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美国一些重视科学的大学就是模仿德国的大学建立的。
(3)近代大学不仅改革教学内容,而且直接面向社会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1962年颁布的《毛雷尔·拨地法》提出创办的“自由与实用教育”学院,为美国工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总之,近代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且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这些思想和观念,不仅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发展。也为现代大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略
第4题: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是什么?
第5题:
试述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第6题:
试述近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第7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第8题: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原始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近代教育
现代教育
第12题:
前学校
前社会教育机构
学校
社会教育机构
高等学校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试述原始社会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原始社会生产的教育。①人工取火及其教育。原始社会对于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产生了相应的教育活动,依靠教育把它传授给下一代。②生产工具的制造。为了使制造工具的方法传给后代并不断进步,必须通过教育使下一代掌握并改进它。③原始渔猎中的教育及原始农业、畜牧业中的教育。原始人类还掌握了一定的农作技术和驯养动物的技术,并成为重要的教育的内容。
(2)原始社会的社会生活教育。①饮食习惯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原始人类由茹毛饮血到吃热食,并渐渐地吃饭方式、时间有了讲究,饮食方面的教育内容日益丰富。②穿戴习惯方面的教育。在衣着的改进和发展中,孕育着审美观念及美化自身能力的培养。这既是教育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③居住习惯方面的教育。由穴居、巢居到居住人工营造的住所。居住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④交通习惯方面的教育。当原始人类开始使用舟车以代人力时,有关行的知识技能教育就更加丰富了。⑤婚姻家庭生活教育。氏族公社后,由血缘群婚发展成为氏族外婚制,而氏族外婚又经历了氏族群婚与对偶婚两个阶段,这就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教育。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到了父系氏族时期,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及家庭形式。人伦道德教育也发生了变化,注重培养父权思想及宣扬男尊女卑。
(3)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这主要包括祭祀和巫术两个方面。祭祀活动可以视为中国“礼”教之渊源。它通常在一些氏族的“大房子”内进行。巫术也是原始宗教教育的重要内容,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执行等任务。
略
第16题:
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适宜发展性原则。
第17题:
试述近代中学教育发展的新变化。
第18题:
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第19题:
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