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十二音作曲法由勋伯格于20世纪20年代初创建。十二音作曲法把音阶中的十二个半音彼此割裂孤立,同等相待,从根本上否定了音乐内部的调式、调性功能关系。1923年在<钢琴曲五首》和带独唱的室内乐《小夜曲》的某些段落开始运用十二音作曲法的创作技巧,其后在器乐独奏、重奏以及大型协奏曲等体裁中,又继承发展了这种技巧。贝尔格以“自由无调性”与“古典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发挥了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作是1923年创作的歌剧《沃采克》。此外,他还按十二音音乐写过《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露露》等。
更多“20世纪20年代初期,勋伯格开发了一套系统地组织无调性音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受表现方式思想的影响,(  )主张摒弃大小调,提出用无调性的“十二音体系”的结构原则来创作音乐。

    A.勋伯格
    B.瓦格纳
    C.巴托克
    D.韦伯思

    答案:A
    解析:
    提出“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因此正确答案为A。

  • 第2题: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

    • A、系统方法
    • B、过程方法
    • C、过程
    • D、程序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在汉代,以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家继承了“易传”的传统,发展出一套繁琐复杂的方法,用以推算祸福吉凶。这种方法被称为()

    • A、义理易学
    • B、卜筮易学
    • C、术数易学
    • D、象数易学

    正确答案:D

  • 第4题:

    表现主义音乐的主要表现方法。()

    • A、和声、织体表现。
    • B、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
    • C、旋律、音色表现。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懂音乐指的是用理性的方式说出音乐的内容,这种教育方法剥离了艺术的感性品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若斯坎谱曲时不仅注意歌词的音节重音,而且探索以音乐的手法对歌词进行形象的解释与象征。这种谱曲的方法被称为()。

    • A、绘词法
    • B、定旋律
    • C、模仿手法
    • D、释义弥撒曲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勋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是自学成才的典范,曾在柏林和维也纳任教授,后因犹太人身份在纳粹上台之后被解除了教授职务,1933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0年入美国籍。他与自己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同为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勋伯格的音乐创作经历了多种风格的变迁,这些多元化的特征分别体现在其创作的三个阶段中。
    2、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品
    第一阶段(1897-1908,作品1-10):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交响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d小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等。第二阶段(1908-1922,作品11-22):无调性音乐时期。此时他与调性、传统音乐决裂,用新的无调性手法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代表作有《3首钢琴曲》、《2首歌曲》、《5首管弦乐曲》,《5首钢琴曲》、《小夜曲》、为一个角色所写的歌剧《期待》、戏剧配乐《幸运之手》、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等。第三阶段(1923-1951,作品23-50):十二音音乐时期。代表作有《钢琴组曲》、《钢琴协奏曲》、《管乐五重奏》、《第三弦乐四重奏》、《弦乐三重奏》、《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一个华沙幸存者》、《第二室内交响曲》、歌剧《从今天到明天》等。
    3、艺术成就
    (1)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从晚期浪漫主义出发,逐渐放弃调性到无调性过渡性的探索,最后找到新的音乐组织手法——十二音体系,其标志性的作品是《5首钢琴曲》和《钢琴组曲》。从无调性音乐时期开始到十二音音乐时期是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风格时期,重要作品有《月迷彼埃罗》、《一个华沙幸存者》和《乐队变奏曲》。
    (2)十二音作曲技法是勋伯格对音乐创作的重要贡献,他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在十二个音都出现之前,不重复其中任何一音,以原形、逆行、倒影和倒影逆行四种形式进行创作;旋律具有跳跃性特点,多用增、减音程,七度、九度音程和各种复音程。他的作曲技法对20世纪音乐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3)对音乐理论有重要贡献,著有《和声学》(1911)、《初学作曲者的范例》(1942)、《作曲基本原理》(1948)和《风格与思想史》(1950)等著作。

  • 第8题:

    单选题
    结构的研究方法在行政组织研究中经常被采用,又被称为()
    A

    动态的研究方法

    B

    系统分析的方法

    C

    阶级分析的方法

    D

    静态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勋伯格的音乐作品有哪些?

    正确答案: 《华沙幸存者》《期待》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汉代,以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家继承了“易传”的传统,发展出一套繁琐复杂的方法,用以推算祸福吉凶。这种方法被称为()
    A

    义理易学

    B

    卜筮易学

    C

    术数易学

    D

    象数易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勋伯格音乐创作的两个时期?

    正确答案: 第一个时期大约是1897——1908年。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带有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深受瓦格纳的影响,这时的作品还没有完全抛开调性。
    第二个时期大约从1908——1912年,这个时期的作品已是“勋伯格风格”特点的作品了。这时期的音乐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十二音体系”已完全成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写出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勋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是自学成才的典范,曾在柏林和维也纳任教授,后因犹太人身份在纳粹上台之后被解除了教授职务,1933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0年入美国籍。他与自己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同为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勋伯格的音乐创作经历了多种风格的变迁,这些多元化的特征分别体现在其创作的三个阶段中。
    2、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品
    第一阶段(1897-1908,作品1-10):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交响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d小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等。第二阶段(1908-1922,作品11-22):无调性音乐时期。此时他与调性、传统音乐决裂,用新的无调性手法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代表作有《3首钢琴曲》、《2首歌曲》、《5首管弦乐曲》,《5首钢琴曲》、《小夜曲》、为一个角色所写的歌剧《期待》、戏剧配乐《幸运之手》、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等。第三阶段(1923-1951,作品23-50):十二音音乐时期。代表作有《钢琴组曲》、《钢琴协奏曲》、《管乐五重奏》、《第三弦乐四重奏》、《弦乐三重奏》、《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一个华沙幸存者》、《第二室内交响曲》、歌剧《从今天到明天》等。
    3、艺术成就
    (1)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从晚期浪漫主义出发,逐渐放弃调性到无调性过渡性的探索,最后找到新的音乐组织手法——十二音体系,其标志性的作品是《5首钢琴曲》和《钢琴组曲》。从无调性音乐时期开始到十二音音乐时期是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风格时期,重要作品有《月迷彼埃罗》、《一个华沙幸存者》和《乐队变奏曲》。
    (2)十二音作曲技法是勋伯格对音乐创作的重要贡献,他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在十二个音都出现之前,不重复其中任何一音,以原形、逆行、倒影和倒影逆行四种形式进行创作;旋律具有跳跃性特点,多用增、减音程,七度、九度音程和各种复音程。他的作曲技法对20世纪音乐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3)对音乐理论有重要贡献,著有《和声学》(1911)、《初学作曲者的范例》(1942)、《作曲基本原理》(1948)和《风格与思想史》(1950)等著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这种方法被称为()。

    • A、组合发散法
    • B、方法发散法
    • C、因果发散法
    • D、假设推测法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勋伯格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诗()、()、()、歌剧()以及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写的()。勋伯格除了大量音乐作品外,还有许多音乐理论著作,其中有()、()和()等等。


    正确答案:《光明之夜》;《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室内交响曲》;《期望》;《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和声学教程》;《和声的结构与功能》;《风格与思想》

  • 第15题:

    无调性音乐容易给人以怪异、不谐和之感,欣赏时不能用欣赏调性音乐的方法来理解作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被称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 A、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 B、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 C、勋伯格的《钢琴组曲》
    • D、兴德米特的《调性游戏》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结构的研究方法在行政组织研究中经常被采用,又被称为()

    • A、动态的研究方法
    • B、系统分析的方法
    • C、阶级分析的方法
    • D、静态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勋伯格的音乐作品有哪些?


    正确答案:《华沙幸存者》《期待》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 第19题:

    填空题
    勋伯格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诗()、()、()、歌剧()以及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写的()。勋伯格除了大量音乐作品外,还有许多音乐理论著作,其中有()、()和()等等。

    正确答案: 《光明之夜》,《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室内交响曲》,《期望》,《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和声学教程》,《和声的结构与功能》,《风格与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勋伯格于1921—1923年确立了一种全新的作曲法“()”,从观念和实践上成功地替代了调性作曲法。

    正确答案: 十二音技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这种方法被称为()。
    A

    组合发散法

    B

    方法发散法

    C

    因果发散法

    D

    假设推测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非调性体系是()创立的。
    A

    约翰·凯奇

    B

    勋伯格

    C

    斯特拉文斯基

    D

    莫扎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诱导病人有计划、有步骤地暴露在导致焦虑的情境中,并通过身体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这种方法被称为(  )。
    A

    满灌疗法

    B

    示范法

    C

    系统脱敏

    D

    厌恶疗法

    E

    自由联想


    正确答案: D
    解析:
    系统脱敏疗法即是诱导病人有计划、有步骤地暴露在导致焦虑的情境中,并通过身体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