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更多“请为以下旋律编配钢琴伴奏谱。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下面谱例的旋律编创乐段。
    要求:(1)将下面谱例的旋律改写为3/4拍的摇篮曲,可以改变时值,是否弱起均可。
    (2)为改写后的摇篮曲标明合适的速度和表情记号。


    答案:
    解析:

  • 第2题:

    为下面谱例的旋律编创二声部重奏。
    要求:不改动原曲,用支声(每个声部脱胎于同一个主要曲调,大体相似,但时有变化,若即若离)的方式编配另一个声部。


    答案:
    解析:

  • 第3题:

    以下面旋律片段为主题,按要求创编乐段。

    要求:

    (1)将谱例中的旋律改写为圆舞曲(须改变原谱的音符时值)。(5分)

    (2)写出拍号、速度和表情符号。(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针对创编乐段提出两个要求:(1)将谱例中的旋律改写为圆舞曲(须改变原谱的音符时值)。(2)要写出拍号、速度和表情符号。首先,圆舞曲是起源于欧洲的宫廷舞曲体裁,其最大特点是以三拍子节奏为基础,因此在节拍上可以选择3/4、3/8、6/8等;其次,圆舞曲一般速度较快,因此可以选择大于100的速度标记,如Allegro或Allegretto等;最后表情标记可以是优美地或高雅的,即Congrozia或Elegante。

  • 第4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答案:
    解析:
    (1)此旋律中一共出现两对模进关系,分别是①1—4小节与5—8小节,属于上行三度模进关系;②第9小节与第10小节,属于下行二度模进关系。 (2)这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音区对比,这段旋律运用的是利用不同音区,使音乐产生对比的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句和旬之间,有时也用在段和段之间,由于音区不同,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 第5题:

    为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编配和声,终止四六和弦应用于第几小节?

    A.第2小节
    B.第3小节
    C.第4小节
    D.第5小节

    答案:C
    解析:
    暂无解析 考前【黑钻押题】,瑞牛题库软件考前一周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

  • 第6题:

    为下面的谱例编配二声部重奏。
    要求:
    (1)为所给的旋律配和声,将和弦标记写在旋律下方。
    (2)根据自己所写的和弦以及第一小节的示范,创作低声部剩余的部分。


    答案:
    解析:

  • 第7题:

    为下列旋律编配钢琴伴奏。
    要求:
    (1)将下列乐句补充成一个3小节乐句。(5分)
    (2)用模进的写作手法。(5分)



    答案:
    解析:

  • 第8题:

    下面谱例中,1-2小节正确的和声编配是( )。

    A.Ⅱ-Ⅰ
    B.Ⅳ-Ⅰ
    C.Ⅴ-Ⅰ
    D.Ⅳ-Ⅴ-Ⅰ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对和声配写的判断。第1小节中包括F和G两个音,属七和弦G-B-D-F可以满足配写要求;第2小节中包括E和G两个音,主和弦C-E-G可以满足配写要求。因此判断1-2小节应当配写为V7-I。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9题:

    旋律写作。
    以下面谱例中的旋律作为主题,分别写作三段变奏。
    要求:(1)变奏一:加花变奏。
    (2)变奏二:当节拍变换为三拍子。
    (3)变奏二:变换为小调式。
    主题:


    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音乐编创题:为歌曲《大森林的早晨》编配钢琴伴奏。 要求: (1)标记和声功能; (2)根据和声功能,为第一行旋律编配钢琴伴奏织体。


    正确答案: (1)歌曲和声编配基本原则:一般在每小节的强拍(次强拍)上换和弦;根据小节里的旋律音,尤其是强拍上的音选择和弦(巧妙分辨和弦外音);首尾用Ⅰ级;每一乐段(方整结构一般8小节),首一般用Ⅰ级(高潮部分的首可例外),尾用Ⅰ级或Ⅴ级,中间尽量少用Ⅰ级;大小终止的Ⅰ级前面尽量少用Ⅴ级、Ⅳ级;尽量避免连续两个小节用同一和弦;旋律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或乐段,和弦衔接尽量相同或相似(相邻两个小节旋律相同除外);强调歌曲的整体性。
    (2)根据曲谱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旋律配伴奏(或编写伴奏),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灵活地运用并掌握和弦转位,尤其是当右手也在担任伴奏角色时,更加要注意在同一个声部上尽量保持和弦中的共同音。

  • 第11题:

    问答题
    音乐编创题:为歌曲《大森林的早晨》编配钢琴伴奏。 要求: (1)标记和声功能; (2)根据和声功能,为第一行旋律编配钢琴伴奏织体。

    正确答案: (1)歌曲和声编配基本原则:一般在每小节的强拍(次强拍)上换和弦;根据小节里的旋律音,尤其是强拍上的音选择和弦(巧妙分辨和弦外音);首尾用Ⅰ级;每一乐段(方整结构一般8小节),首一般用Ⅰ级(高潮部分的首可例外),尾用Ⅰ级或Ⅴ级,中间尽量少用Ⅰ级;大小终止的Ⅰ级前面尽量少用Ⅴ级、Ⅳ级;尽量避免连续两个小节用同一和弦;旋律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或乐段,和弦衔接尽量相同或相似(相邻两个小节旋律相同除外);强调歌曲的整体性。
    (2)根据曲谱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旋律配伴奏(或编写伴奏),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灵活地运用并掌握和弦转位,尤其是当右手也在担任伴奏角色时,更加要注意在同一个声部上尽量保持和弦中的共同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从音乐与诗歌的关系以及旋律、和声、钢琴伴奏几个方面介绍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一般选用著名诗人的诗歌为词,他对诗歌包含的各方面都十分敏感。尊重语言的重音和音调,根据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来创造旋律。《野玫瑰》、《暮春》等具有民歌般的纯朴优美;《海滨》、《致音乐》等充盈着内心的忧郁、疑问和恬静等不同的感情。《孤居》、《年轻的修女》、《幻影》等则混合有吟诵和歌唱的风格。它的旋律与诗歌之间达到一种均衡关系。他总是使音乐的形式与诗歌的结构相称。大多数歌曲都采用分节歌形式,(如《谁是西尔维亚》、《暮春》)当时各种某一世节的内容与气氛有所变化,音乐就作相应改变,既显著的表达新的意境,又保持了原有的音乐精华(如《鳟鱼》、《菩提树》)。当一首诗歌不是分节诗时,常常用通谱写作(如《魔王》)。他有意识的把和声、钢琴伴奏等因素提高到与旋律和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给诗歌的周围造成一种音乐的力量。和声的特点是爱用大小调交替(如《菩提树》、《小夜曲》),在自然体系和声的基础上巧妙的运用半音和声。钢琴伴奏起到提示场景,传达诗歌意境的作用。例如描绘鱼儿在水中穿梭游动《鳟鱼》;模仿纺车转动,烘托悲痛与四年的感情《纺车旁的葛莱辛》;刻画风声、马蹄声,制造紧张焦虑、惊慌不安的气氛《魔王》以阴沉的和弦衬托吟诵般的歌唱《幻影》、《死神与少女》。钢琴伴奏还起到把歌曲的各个部分组合起来,达到音乐完整统一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歌曲《猎人合唱》编配钢琴伴奏。



    要求:
    (1)标记和声功能。(4分)
    (2)根据和声功能,为第一行旋律编配钢琴伴奏织体。(6分)
    注意:线谱、简谱均可。


    答案:
    解析:
    首先,先确定旋律的调式调性(G大调)。
    其次,结束在属音上,和弦配置应该是在小节强拍上配上相应的级数。常用的伴奏音型有柱式和弦、半分解式和弦、分解式和弦。对于不同类型的歌曲片段要根据两个方面去判断:(1)曲子的调式大小;(2)曲子的曲式结构。结构变化时,伴奏音型一般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 第14题:

    下面旋律片段是选自柴科夫斯基所创作的《夜莺》,下谱例中第2小节的和弦编配是()。


    A.Ⅳ-Ⅵ-V
    B.Ⅵ-Ⅱ-V
    C.I-Ⅱ-V
    D.Ⅱ-I-Ⅵ

    答案:D
    解析:
    该旋律片段为D调,e2为D大调Ⅱ级和弦的根音,d2为D大调Ⅰ级和弦的根音,b1为D大调Ⅵ级和弦的根音。
    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 第15题:

    为《德聂泊尔河》旋律前5小节标注和声,前3小节配写钢琴伴奏。
    德聂泊尔河



    要求:
    ? (2)伴奏织体符合音乐风格。


    答案:
    解析:
    德聂泊尔河


  • 第16题:

    为歌曲《蒙古小夜曲》编配钢琴伴奏。





    答案:
    解析:

  • 第17题:

    为下面的谱例编配二声部重奏。

    要求:

    (1)为所给的旋律配和声,将和弦标记写在旋律下方。(5分)

    (2)根据自己所写的和弦以及第一小节的示范,创作低声部剩余的部分。(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目一个明确要求,内容是为谱例编配二重奏,具体要求有两个:(1)为旋律配和声并标记出和声功能;(2)所配写和弦以题干中给出的第一小节为依据。通过谱例分析得知,题干中配写的第一小节,其方法就是在旋律下方小三度进行二声部写作,而节奏和音区并不做任何改变,因此,此旋律的配写可以以此类推。

  • 第18题:

    为下面谱例的歌曲编配伴奏。
    要求: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下面谱例歌曲选段编配固定音型的伴奏,表现骏马疾驰的效果。与节奏稳定的旋律形成对比。


    答案:
    解析:

  • 第19题:

    为歌曲《蒙古小夜曲》编配钢琴伴奏。

    {图}



    答案:
    解析:
    {图}

  • 第20题:

    编创器乐合奏曲。
    要求:
    (1)自选打击乐器,为谱例《草原牧歌》编配第Ⅲ声部件奏: (3分)
    (2)所编配的伴奏以须也是固定音型,但不能与第Ⅱ声部节奏相同。(7分)


    答案:
    解析:

  • 第21题:

    艺术歌曲的特点是()。

    • A、强调民族风格、形式丰富多样、旋律富有民族特点。
    • B、表现现实生活情调、旋律简单明确、运用谈话般的歌唱音色演唱。
    • C、思想内涵深刻、旋律表现丰富、强调演唱技巧、伴奏精心编配。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从音乐与诗歌的关系以及旋律、和声、钢琴伴奏几个方面介绍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一般选用著名诗人的诗歌为词,他对诗歌包含的各方面都十分敏感。尊重语言的重音和音调,根据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来创造旋律。《野玫瑰》、《暮春》等具有民歌般的纯朴优美;《海滨》、《致音乐》等充盈着内心的忧郁、疑问和恬静等不同的感情。《孤居》、《年轻的修女》、《幻影》等则混合有吟诵和歌唱的风格。它的旋律与诗歌之间达到一种均衡关系。他总是使音乐的形式与诗歌的结构相称。大多数歌曲都采用分节歌形式,(如《谁是西尔维亚》、《暮春》)当时各种某一世节的内容与气氛有所变化,音乐就作相应改变,既显著的表达新的意境,又保持了原有的音乐精华(如《鳟鱼》、《菩提树》)。当一首诗歌不是分节诗时,常常用通谱写作(如《魔王》)。他有意识的把和声、钢琴伴奏等因素提高到与旋律和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给诗歌的周围造成一种音乐的力量。和声的特点是爱用大小调交替(如《菩提树》、《小夜曲》),在自然体系和声的基础上巧妙的运用半音和声。钢琴伴奏起到提示场景,传达诗歌意境的作用。例如描绘鱼儿在水中穿梭游动《鳟鱼》;模仿纺车转动,烘托悲痛与四年的感情《纺车旁的葛莱辛》;刻画风声、马蹄声,制造紧张焦虑、惊慌不安的气氛《魔王》以阴沉的和弦衬托吟诵般的歌唱《幻影》、《死神与少女》。钢琴伴奏还起到把歌曲的各个部分组合起来,达到音乐完整统一的作用。

  • 第23题:

    多选题
    以下关于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编配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消防中队(含特勤中队)编配灭火救援专业初级岗位,任务较重的一类中队可编配1-2个中级岗位

    B

    副师级支队中任务较重的一类大队可编配1个工程系列高级岗位

    C

    核定编配指标的基本单元为设臵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处(科、室)

    D

    规定的编配比例及指标为最高限额,不得高配、超配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