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  )

题目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  )


相似考题
更多“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  )”相关问题
  • 第1题:

    美国心脏病数据研究院对1500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调査,结果发现:“怀有感恩之心,能让人心态平和、乐观,这对于心脏和血管健康都大有帮助。”“感恩与爱、满足感一样,能让你活得更健康。”上述科研成果表明(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消灭规律

    答案:C
    解析:
    题意旨在表明积极正确的意识能够调节人的心理,进而对人的生理健康产生很大帮助,由此可见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C项说法正确。A、B项说法本身均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不当选。D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意识并不能改变、消灭规律,故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 第2题:

    高中思想政治《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让两位学生上到讲台,互相用教师的手机给对方拍照,然后教师把刚拍的照片传到电脑里面,借用多媒体呈现两位学生的照片。学生们在极浓的兴趣下观看完照片以后,教师提问,是先有现实中的同学还是先有我们在看到照片而获得的关于两个同学的认识?
    结合上一节课的知识——物质决定意识,学生的回答是很明确的:“先有现实中的同学”。
    教师继续激趣设问:“若是把两个同学换成是手机,那到底是先有手机,还是先有人们关于手机的设计理念?”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学生花两分钟快速地再次阅读课本以后,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时间三分钟。
    时间到,同学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到:自然界本来没有手机,它是人所创造的。大自然在刹那间可以演化出一个大陆,也可以在刹那间毁灭一座山峰。但不论再过多久,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部手机。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极大的能动作用。
    教师让学生抬头继续追问:意识能够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这是否说明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呢?
    学生回答,不是,意识不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教师总结并提问:人们即使是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也只是对原有的自然物的改造,比如手机,创造电脑的原材料都是物质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意识并非直接变为现实,那么意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学生思考。
    (1)意识借助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教师待学生思考发言后总结到:意识发挥作用应该是间接的,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使自然物发生改变,即改变了物质的具体形态。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在幻灯片之中出示马克思所说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蜜蜂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如果这个地区、这个季节没有花了,它就毫无办法,只好远走高飞,或者活活饿死。而人类却能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把自然界改造合乎自己的需要。
    (2)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过渡:教师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出各种体会。教师总结到:精神即是一种意识。意识来自于客观事物,没有客观事物就没有意识。人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进行实践,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识指导下的实践都能取得成功,所以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意识指导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没有正确的意识指导的实践,也不会取得成功。因此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士兵不同的精神面貌对比视频,让学生带着“同样作为中国军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的问题观看。
    学生观看以后举手发言,学生的答案比较模糊,教师不急着总结,而是在幻灯片上呈现案例:法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班里选了学习最差的10名学生,用仪器给学生检查后对他们的班主任说,经实验证明这几个学生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都会是未来的科学家,只是你们自己不知道罢了。过了两个月,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发现这10名学生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看了案例以后,现在的答案指向性更明确,更清晰。“罗森塔尔效应”所反映出的强烈的激励作用表明:人的意识能动性能够对一个人的生理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使人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总结: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幻灯片:有这样一则历史故事:武则天曾下令一夜之间百花必须同时开放,结果,诸花都遵命地开了,唯独牡丹不开,武则天大怒,把牡丹贬到洛阳,牡丹到了洛阳却开得很盛。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武则天让“百花遵命”的命令简直荒唐可笑,因为它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在唐朝那个年代,要让不同季节的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放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今天,让“百花遵命”却为何变成了现实?
    学生观看图片后,以前后四人为学习小组开始展开两分钟的讨论,讨论完毕,学生举手发言。
    由于此知识点难度系数比较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各种植物开花是有规律的,这主要取决于温度、水分、日照时间长短等条件,如梅花喜寒、桃花喜温、荷花喜热、菊花耐霜,人们认识和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就可以为它们创造各自生长环境条件,提前或推迟它们的开花期。栽培学发展到今天,人们能使各种不同季节的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放了。所以,若是要使意识能够正确的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所必备的条件是什么啊?”
    此时,学生结合上一节课的知识与教师的引导回答:“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教师总结:要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关键的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去办事。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作业:搜集正确的意识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的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意识借助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2)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要介绍你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教学方法及其使用。
    2.请你谈一谈“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解。


    答案:
    解析:
    1、本堂课我主要用到了四种教学方法,分别是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及教师引导法。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从呈现两位学生的照片开始,一直到武则天命令百花一夜开放故事的呈现都借用了多媒体教学法。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其次是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一共使用了两次。第一次针对“若是把两个同学换成是手机,那到底是先有手机,还是先有人们关于手机的设计理念?”的问题展开讨论,由于此问题本身比较简单再加上与上节知识点联系紧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答案与知识基本一致。第二次的使用是为了解决“在今天,让‘百花遵命’却为何变成了现实”的疑问,由于此问本身难度系数较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答案比较模糊,因此,在此处我综合运用了小组讨论法与教师引导法。
    再者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本节课的使用是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回答“同样作为中国军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的问题而呈现的“罗森塔尔效应”,目的就是为了得出——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的结论。
    最后是教师引导法,教师引导法的使用除了我刚说的与小组讨论法综合运用以外,其实也贯穿与教学的始终。
    本节课每一个教学过程,其实都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只有将多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住知识。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第二层,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但是那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第三层,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第3题:

    苏炳添在2019 年国际田径室内巡回赛3 站男子60 米比赛中,收获了3 个冠军,创造了中国短跑巅峰。作为29 岁的老队员,苏炳添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为亚洲田径选手增添了信心和希望。这说明:( )。

    A、人的意识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B、精神的力量可以激发出物质的力量
    C、良好的主观因素是人们取得成功的决定条件
    D、正确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积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 项错误,本身表述错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进程。
    B 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派生的,精神的力量不能激发出物质的力量。
    C 项错误,本身说法错误,人的主观因素是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成功需要主观条件与 客观条件的配合。
    D 项正确,“苏炳添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属于正确的意识,其在 2019 年国际田径室内巡回赛收获 3 个冠 军,表明苏炳添坚强的意识对其生理活动具有积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 第4题:

    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常回家看看”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舍大家顾小家的人生是残缺的;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④认识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嫉妒心理带来的危害有()  

    • A、 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精神
    • B、 容易使人产生偏见
    • C、 压制和摧残人才
    • D、 影响人际关系
    • E、 影响身心健康

    正确答案:A,B,C,D,E

  • 第6题:

    在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一举斩获本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个重头奖项的《中国合伙人》于2013年10月2日晚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回答下题。《中国合伙人》的主演佟大为表示,看完电影像打了鸡血一样,觉得要去做想了敢做或没做好的事。这表明()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D、人只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芦苇,大自然的一点力量,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但纵使这世界毁灭了他,人却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因为他认识死亡,认识世界对他具有的优势,世界对此却一无所知。这说明()

    • A、意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 C、人
    • D、人的意识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怒、悲、惊、恐、忧代表人们不同的意识,这些意识对人体的器官产生不同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无关。

  • 第11题:

    单选题
    实践的主体是()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D

    人的意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个平凡甚至简单的小人物,智商很低,却有很多高智商者缺乏的美德: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他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向前,单纯,而又执著,不知让多少观众深深感动。这表明()
    A

    特殊人物的意志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

    B

    人的意识无所不能

    C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奋进

    D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中思想政治《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大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意识的能动作用
    2.内容: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1.请简要介绍你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教学方法及其使用。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正确与否,给出理由。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让两位学生上到讲台,互相用教师的手机给对方拍照,然后教师把刚拍的照片传到电脑里面,借用多媒体呈现两位学生的照片。学生们在极浓的兴趣下观看完照片以后,教师提问,是先有现实中的同学还是先有我们在看到照片而获得的关于两个同学的认识?
    结合上一节课的知识——物质决定意识,学生的回答是很明确的:“先有现实中的同学”。
    教师继续激趣设问:“若是把两个同学换成是手机,那到底是先有手机,还是先有人们关于手机的设计理念?”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学生花两分钟快速地再次阅读课本以后,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时间三分钟。
    时间到,同学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到:自然界本来没有手机,它是人所创造的。大自然在刹那间可以演化出一个大陆,也可以在刹那间毁灭一座山峰。但不论再过多久,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部手机。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极大的能动作用。
    教师让学生抬头继续追问:意识能够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这是否说明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呢?
    学生回答,不是,意识不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教师总结并提问:人们即使是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也只是对原有的自然物的改造,比如手机,创造电脑的原材料都是物质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意识并非直接变为现实,那么意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学生思考。
    (1)意识借助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教师待学生思考发言后总结到:意识发挥作用应该是间接的,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使自然物发生改变,即改变了物质的具体形态。
    教师在幻灯片之中出示马克思所说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蜜蜂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如果这个地区、这个季节没有花了,它就毫无办法,只好远走高飞,或者活活饿死。而人类却能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把自然界改造合乎自己的需要。
    (2)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过渡:教师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出各种体会。教师总结到:精神即是一种意识。意识来自于客观事物,没有客观事物就没有意识。人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进行实践,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识指导下的实践都能取得成功,所以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意识指导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没有正确的意识指导的实践,也不会取得成功。因此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士兵不同的精神面貌对比视频,让学生带着“同样作为中国军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的问题观看。
    学生观看以后举手发言,学生的答案比较模糊,教师不急着总结,而是在幻灯片上呈现案例:法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班里选了学习最差的10名学生,用仪器给学生检查后对他们的班主任说,经实验证明这几个学生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都会是未来的科学家,只是你们自己不知道罢了。过了两个月,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发现这10名学生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看了案例以后,现在的答案指向性更明确,更清晰。“罗森塔尔效应”所反映出的强烈的激励作用表明:人的意识能动性能够对一个人的生理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使人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
    教师总结: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幻灯片:有这样一则历史故事:武则天曾下令一夜之间百花必须同时开放,结果,诸花都遵命地开了,唯独牡丹不开,武则天大怒,把牡丹贬到洛阳,牡丹到了洛阳却开得很盛。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武则天让“百花遵命”的命令简直荒唐可笑,因为它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在唐朝那个年代,要让不同季节的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放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今天,让“百花遵命”却为何变成了现实?
    学生观看图片后,以前后四人为学习小组开始展开两分钟的讨论,讨论完毕,学生举手发言。
    由于此知识点难度系数比较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各种植物开花是有规律的,这主要取决于温度、水分、日照时间长短等条件,如梅花喜寒、桃花喜温、荷花喜热、菊花耐霜,人们认识和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就可以为它们创造各自生长环境条件,提前或推迟它们的开花期。栽培学发展到今天,人们能使各种不同季节的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放了。所以,若是要使意识能够正确的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所必备的条件是什么啊?”
    此时,学生结合上一节课的知识与教师的引导回答:“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教师总结:要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关键的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去办事。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作业:搜集正确的意识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的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意识借助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2)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要介绍你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教学方法及其使用。
    【参考答案】
    本堂课我主要用到了四种教学方法,分别是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及教师引导法。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从呈现两位学生的照片开始,一直到武则天命令百花一夜开放故事的呈现都借用了多媒体教学法。
    其次是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一共使用了两次。第一次针对“若是把两个同学换成是手机,那到底是先有手机,还是先有人们关于手机的设计理念?”的问题展开讨论,由于此问题本身比较简单再加上与上节知识点联系紧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答案与知识基本一致。第二次的使用是为了解决“在今天,让‘百花遵命’却为何变成了现实”的疑问,由于此问本身难度系数较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答案比较模糊,因此,在此处我综合运用了小组讨论法与教师引导法。
    再者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本节课的使用是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回答“同样作为中国军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的问题而呈现的“罗森塔尔效应”,目的就是为了得出——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的结论。
    最后是教师引导法,教师引导法的使用除了我刚说的与小组讨论法综合运用以外,其实也贯穿与教学的始终。
    本节课每一个教学过程,其实都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只有将多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住知识。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正确与否,给出理由。
    【参考答案】
    这个判断是错误的,意识分为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 第14题:

    人们建房子前先画图,这体现了()。
    A.意识能创造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B,C
    解析:

  • 第15题:

    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C
    怒、悲、惊、恐、忧代表人们不同的意识,这些意识对人体的器官产生不同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无关。

  • 第16题:

    ()起着振奋精神,催人上进,使人不断攀登职业和科学事业高峰的作用。

    • A、内生动力
    • B、推动力
    • C、感召力
    • D、行为力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失恋让人心碎”“如何缝补那颗破碎的心”„„这样伤悲哀婉的歌词,现如今有了生物学的验证。科学研究发现:人在受到某种突如其来的情感重创时,心脏可能变形,甚至引发部分心肌坏死而“心碎”。材料说明()

    • 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B、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东西
    • C、人的心理意识对身体具有破坏作用
    • D、意识在特定条件下控制客观对象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 A、弗洛伊德
    • B、赫尔巴
    • C、费希纳
    • D、荣格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织文化的(),是指组织文化具有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


    正确答案:激励功能

  • 第20题: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帖子,“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不是什么名表豪车,而是生生不息的信念、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等。其理论依据在于()①理想、信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②高昂的精神使人振奋,萎靡的精神让人颓废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④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获得成功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2010年6月16日,南非世界杯小组赛上,朝鲜队虽1:2负于巴西,但其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令人赞叹,让全世界球迷竖起大拇指!这表明() ①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奋进 ②人可以无限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特殊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起着振奋精神,催人上进,使人不断攀登职业和科学事业高峰的作用。
    A

    内生动力

    B

    推动力

    C

    感召力

    D

    行为力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失恋让人心碎”“如何缝补那颗破碎的心”„„这样伤悲哀婉的歌词,现如今有了生物学的验证。科学研究发现:人在受到某种突如其来的情感重创时,心脏可能变形,甚至引发部分心肌坏死而“心碎”。材料说明()
    A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B

    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东西

    C

    人的心理意识对身体具有破坏作用

    D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控制客观对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