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善用兵者,()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第2题: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
第3题:
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
第4题:
《行篇》中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请翻译成白话?
第5题:
夏曾佑曾评价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秦皇之政”是指()
第6题: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
第7题:
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第8题:
“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贵族政治
古代民主政治
古代官僚政治
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
第13题:
“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是谁的名言?()
第14题:
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第15题:
谭嗣同,梁启超为何断言二千年之学荀学,二千年之政秦政?
第16题: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第17题:
谭嗣同认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与其观点相似的思想家是()
第18题:
“政之所兴,();政之所废,()”。《管子牧民》。
第19题:
“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
第20题:
分封制
宗法制
科举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孟子和管仲的主张相悖
二者的道德理念完全相同
两者共同点是政在得民
两者的出发点都立足于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