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大不同观点和主张是()和()。
第4题:
试从“性即理”的观点出发,分析评述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及作用的思想。
第5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观点的是()。
第6题: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第7题: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又受社会现实的制约,具有客观性。
第8题:
教育目标是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是具体任务
教育目的是教育最高理想,教育目标则因学校或专业的不同而不同
教育目标要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目的才能避免空泛
教育目标之间要有整体性,最终与教育目的联系
第9题: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
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
教育目的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
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第12题: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社会教育目的论
人文教育目的论
神学教育目的的论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卢俊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此说法属于育目的论的哪种说法()
第16题: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第17题: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18题:
社会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的需要时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观点:
第19题:
主张以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高等教育目的、构建教高等育活动,这属于()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第20题: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受教育者本身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就是个人的教育,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教育培养的个人是为社会服务的
教育没有教育之外的其他目的
评价教育作用时要用其对个人的作用来衡量
第21题:
第22题: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目的比较理想,而教育方针比较现实
按结构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是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在当下中小学中,“升学率”最被看重。这属于教育的实然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人提出来的,形式上是主观的,因此教育目的没有客观性
第23题:
第24题:
不同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影响教育目的的内涵
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内涵
不同社会制度影响教育目的的内涵
不同文化背景影响教育目的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