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实践属性D.现实属性
第2题:
第3题:
智商更多地放映了个体的生物学特性,而情商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学特性。
第4题:
性格()
第5题:
小程立志为“做一个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人”而努力学习。这体现了学习动机的()
第6题:
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
第7题: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第8题:
第9题: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实践属性
现实属性
第10题:
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13题:
下列不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一项是( )。
A.人的个体发育是发展的,有阶段性的
B.人的植物阶段指的是胎儿早期阶段
C.人的理性阶段指的是人的成人阶段
D.“人的个体发育是不连续的”体现了人在发展中质的变化
第14题:
人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的早期发展奠定了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体现了儿童发展的()。
第15题:
性格()。
第16题:
“做一个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人”体现了学习动机的()。
第17题: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属性。
第18题:
人的性格与气质的相互关系是()。
第19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第20题:
连续性
阶段性
整体性
可塑性
第21题:
实践的属性
社会的属性
自然的属性
现实的属性
第22题:
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
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第23题:
“诚”更多地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
“诚”更多地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信”更多地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
“诚”更多地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则更多地是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
“信”是“诚”的依据和根基,“诚”是“信”的外在体现
第24题:
实践
现实
社会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