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C.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D.课程标准、教学对象
第2题:
第3题:
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或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第4题:
人的态度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它们共同形成态度对象的评价
A知识、情感、行为
B认知、情感、信念
C认知、情感、行为
D认知、信念、行为
第5题:
“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属于对()的反思。
第6题:
目标陈述要放在介人工作期望建立的积极正面的态度和行为上,例如(),而不是将消除负面态度和行为作为目标进行陈述。
第7题:
情感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中,学生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对象、行为或事物进行评判,属于()。
第8题:
阅读以下《阿房官赋》一课的教学目标,按要求回答问题。【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西、钩、斗”等词类活用现象,并疏通文意。【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描写片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不恰当的是()。
第9题:
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或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第10题: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个性倾向
行为倾向
第11题:
第12题:
接受
反应
形成价值观念
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第13题: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个性倾向
D、行为倾向
第14题:
在识字与写字教学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始终。()
第15题:
第16题:
影响目标行为的强化因素是()
第17题: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坚持()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第18题:
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改变在情感态度方面的体现是改变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育人目标于内容与教学过程中。
第19题:
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属于()。
第20题:
在《彝族舞曲》一课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体现了()教学目标。
第21题: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课程目标、正面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面教育
学生的思想状况、说服教育
学生的认知水平、启发诱导
第24题:
接受
价值体系个性化
反应
形成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