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第2题:
A、心理咨询法
B、自我修养法
C、认知明理法
D、榜样示范法
E、品德评价法
第3题:
外在道德要求与个体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即( )之间矛盾的基本表现。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中介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D.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
第4题:
第5题:
以下对德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6题: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第7题:
外在的德育影响不能自动生成为学生的品德,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地选择,才能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德。促进外在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是()
第8题:
学校德育评价中的难点是()。
第9题:
在以下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第10题:
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学生品德形成的范畴
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第11题:
道德影响
道德陶冶
道德学习
道德活动
第12题:
品德认识
活动与交往
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第13题:
A、阻碍学生德育发展的原因
B、学生热爱德育的原因
C、思想品德发展的外在动力
D、思想品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14题:
为什么呢?( ) 查看材料
A.德育的过程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的过程
B.学校德育的过程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外在重要条件
C.品德的发展过程是学生自身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是德育的依据
D.德育的影响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选择、吸收和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E.德育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第15题:
第16题:
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品德认识
B活动与交往
C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第17题: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第18题:
一切与学校德育有关的因素,以及教育环境中一切直接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才能作为德育评价的内容。
第19题:
德育过程引导并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发展的()
第20题:
下列关于德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21题:
阻碍学生德育发展的原因
学生热爱德育的原因
思想品德发展的外在动力
思想品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22题:
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第23题:
同步过程
基本要求
重要条件
重要任务
第24题:
提高品德认识
陶冶品德情感
激发品德动机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