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问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素质;
      (2)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Et常生活中: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5)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 第2题:

    简述个别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解析:
    个别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
    (1)把握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2)个别化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个别化教育,实施个别化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
    (3)个别化教育应提倡扬长补短;
    (4)个别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真正地发展个别差异、关注个别差异。

  • 第3题:

      1.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2.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简述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4.简述幼儿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阶段。

      5.试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及其教育方法。

      6.试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答案:
    解析:
      1.【答案要点】(1)保教结合的原则;

      (2)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3)环境育人的原则;

      (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2.【答案要点】(1)活动法: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

      (2)直观法:观察法、演示和示范法;

      (3)口授法:谈话法、讲解和讲述法。

      3.【答案要点】实物操作活动是幼儿摆弄和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

      当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物体的形状时,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意识自己的作用,享受到作为一个行动主体操作物体的欢乐。这一切极有利于幼儿发展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其主体能动性。

      (2)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尚处在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与操作实物的动作分不开。为了进行思维,幼儿需要面前有容易操作的物体,实物操作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个需要。在与物体反复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形成和发展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实物操作活动中,语言帮助幼儿把动作操作转化到头脑中进行。常常看到小班幼儿边说边做,进行“有声思维”,到了大班后默默地有顺序地做,头脑中进行“无声思维”,思维就在活动中发展起来了。

      (3)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实物操作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总是和思维的内容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实物操作活动在发展幼儿认知结构的同时,也成为其获取知识的源泉。幼儿缺乏经验,很难仅凭抽象思考来认识事物,也很难仅听成人的言语讲解来理解事物间的规律和联系。所以,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获得物理知识(如物体的硬度、温度的高低等可以用感觉器官摸到、闻到、看到、听到的各种关于物体的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数学知识、逻辑知识等)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答案要点】(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_3岁);

      (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一岁);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5.【答案要点】(1)基本教育思想。蒙台梭利以她广博的医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等知识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①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②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她归纳出以下几个敏感期:第一,秩序敏感期。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第二,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第三,行走的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第四,手的敏感期。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第五,语言敏感期。1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③自由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2)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育。

      (3)教育方法。①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②教师。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

      她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的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③教具——活动材料。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教具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所需要的环境来设计的。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形成一个生活集体,从这个集体中培养出真正的儿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答案要点】(1)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有以下原因:

      ①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

      ②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③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2)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还“惦记”着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陕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4)幼儿的“多动”现象。“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幼儿冠以“多动症”,即便有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理测验等都不是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对此,教师要审慎对待幼儿的多动现象。

  • 第4题:

    简述在对幼儿进行渗透的语言教育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在对幼儿进行渗透的语言教育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与学前儿童交流的过程中,始终将自己看做儿童中的一员,真正实现由权威地位向与学前儿童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的转化。这是使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流成为真正的双向互动的根本保证。
    (2)注意自身与儿童之间言语沟通技能的提高。
    (3)促进学前儿童之间的有效言语互动。包括多选择儿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提供小组活动或游戏等机会,鼓励儿童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提供合作、分享、互相尊重的榜样供儿童模仿;同时还应提供机会,让儿童体验因争执而不能解决问题的失败感,或者体验因采取商量、对话等简单的策略而交流成功的喜悦感。

  • 第5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4、尊重幼儿的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5、整合幼儿园,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

  • 第6题:

    简述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言语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个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态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 第7题:

    论述幼儿园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完善幼儿园健康教育;
    (2)应以教师的自评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3)要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涉及到幼儿的学习情况与发展水平的健康教育评价,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A.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
    B.应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最好以幼儿自己的早期表现与现在的情况作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不要轻率地对幼儿进行相互比较。
    C.评价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没有压力。
    (4)注意多渠道.多方面地搜集资料,包括对幼儿连续的定期观察和记录.家长提供的材料.幼儿的学习作品等,客观地加以整理和分析。
    (5)除用作健康教育设计和健康教育改进之外,要慎用评价结果。与家长沟通情况时,要考虑怎样才能有利于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特别注意不要伤害家长的教育

  • 第8题:

    问答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素质;
    (2)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5)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德育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遵循德育的规律实施,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差,因此,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
    (1)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
    (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
    (3)注意个别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叫发展适宜性原则?如何具体体现这一原则?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此项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2) 从年龄的一般特征来看,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的特点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相应的发展环境。比如:设计 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提供合适的教学器具;开展有层次的游戏。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不同的幼儿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另外,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宽松 的、自由的、和语的,并且是安全的和多样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园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2)与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
    (3)充分、合理地运用评价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幼儿舞蹈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1)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兴趣3)形象化教学(4)基本动作的训练5)个别教育和辅导

  • 第14题:

    简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


    答案:
    解析:
    (1)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
    (2)学习锻炼社会交往的能力;
    (3)学习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4)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5)进行合适的性教育。

  • 第15题:

    简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及幼小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体现在:
    1、教育要求和环境上的差异;
    2、主导活动方面的差异;
    3、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面;
    4、师生关系方面;
    5、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面的差异;
    6、社会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方面。
    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
    2、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3、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4、加强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第16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是()

    • A、教师及周围成人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
    • B、渗透在日常教育工作中
    • C、善于观察,适时疏导
    • D、师生平等,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 E、正确看待幼儿个性差异
    • F、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正确答案:A,B,C,D,E,F

  • 第17题: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预防重于治疗”,二是要“全体与个别兼顾”。()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简述幼儿德育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遵循德育的规律实施,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差,因此,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
    (1)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
    (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
    (3)注意个别差异。

  • 第19题:

    简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问题。


    正确答案: (1)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素质;
    (2)把幼儿健康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5)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4、尊重幼儿的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5、整合幼儿园,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确立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目标范围不能过于狭隘
    (2)表述方式应规范
    (3)准确把握目标难易
    (4)表述要具体.精炼
    (5)目标重点应突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其制定的依据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①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是要把人类历史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到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同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这些阶层所制定的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②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既是连续性的,又是阶段性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不会达到发展潜能的目的。
    (2)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制定幼儿园具体目标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层层分解,逐步具体化,并落实到幼儿发展上的过程。第三层次的具体教育目标的确定,各个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
    ②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层层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将教育目标的内容逐步具体化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分解到哪一层次,都要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结构不受损害,其内容的涵盖面一定要全面,包括幼儿园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全部内容。
    ③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由若干不同的阶段来完成。每个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幼儿心理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同时,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体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幼儿体育是为了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实施的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2)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及幼小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体现在:
    1、教育要求和环境上的差异;
    2、主导活动方面的差异;
    3、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面;
    4、师生关系方面;
    5、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面的差异;
    6、社会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方面。
    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
    2、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3、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4、加强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