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
A对
B错
第3题:
婴幼儿会()后,白天就不要用尿布。
第4题:
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哪方面的内容?()
第5题:
写出下列物体做机械运动时的参考系: (1)“晚上月亮在云层中穿行”中月亮的参考系为();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青山的参考系为()。
第6题:
教师安排学前儿童,从×月×日起,每晚观察月亮盈亏现象并作记录,然后将记录拿到幼儿园,以此分析学前儿童观察的细致性等水平,这种评价的方式属于测试法。
第7题:
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特点。
第8题:
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儿童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第9题:
实在主义
泛灵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
感知主义
第10题:
《向左走,向右走》
《地下铁》
《月亮忘记了》
《微笑的鱼》
第11题:
看图说话时,有的幼儿能说出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理解音阶
幼儿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
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第12题:
天文现象
自然生态
物理现象
气候现象
第13题:
第14题:
我们平时看到月亮跟人走,是因为()。
第15题:
儿童认为月亮在跟着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皮亚杰称之为()
第16题:
歌曲《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是作曲家()的代表作。
第17题:
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
第18题:
下面是一份学生设计的面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问卷。 (1)您对幼儿歌唱音准的态度是: ①认为没有必要关注②认为有必要关注③认为需要强调④其他————————— (2)您认为是否有必要纠正幼儿唱歌走音? ①有必要②无必要③其他—一 (3)您认为是不是能够改变幼儿唱歌走音的现象? ①有可能②不太可能③其他—— (4)您认为导致走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 (5)您是如何看待幼儿倾听习惯问题的? 答: (6)您认为在进行歌曲教学的时候是不是需要钢琴伴奏? ①是②否 原因: 简析问卷调查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第19题:
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第20题:
“不该走的走了”换质位:()
第21题:
第22题:
所有不走的都该走
有些不走的该走
所有走的都该走
有些走的该走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