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现在,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学生的笔下,而且在报刊、书籍上也屡见不鲜;读者的讹误,不仅出现在一般人的口头上,而且在广播和电视中也时有所闻。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现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B.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
C.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新闻工作者承担着重要责任
D.语言文字不规范,新闻工作者应负重要的责任
第1题:
第2题:
各国学者正在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面修正和发展着现代形式逻辑:有作为经典逻辑替代系统的异常逻辑,有作为经典逻辑扩充系统的各种应用逻辑,有分析日常语言交际中的推理和论证的语言逻辑、非形式逻辑、新修辞学等,有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动态逻辑,有容纳真矛盾而不至于自毁的协调逻辑,以及模糊逻辑等等。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国内有些学者对逻辑持有过于褊狭的见解
B.逻辑学不仅是纯理论的,而且是非常实用的
C.经典逻辑正在被异常逻辑所取代
D.形式逻辑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第3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111-115的问题。
据说在英国人那里也出现了英语[a]的问题,或者说,英语圈内也发生了非规范化对规范化的冲击。真是“吾道不孤”,人们多以为现代汉语非规范化现象太使人生气,原来“天下乌鸦一般黑”,这[b]的恶魔到处在横行霸道。
这是英国伦敦一个被称作“保守的思想库”,政策研究中心提出的“警世恒言”!它说,如今的语文教师已不太看重语法对不对,不太强调要说标准语了。那份研究报告[c]说,在许多名牌大学的应考生中只有少数能够拼写正确,标点无误,文句符合语法。这个研究机关把这些现象(在我们这里就是写错别字、乱加标点和语句不通)称之为“语言技能的流失”,这“将[d]到一个民族的未来”。
乍看似有点[e],细想则很是[f]。破碎的语言不能形成完整的思想,所以世人认为[g]地使用语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同一报告补充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h]一千年前的语言就能表达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这段补充得好,规范化、标准化不是[i]着某一时期的语言为界,语言的变异是不断发生的,但变异也得走向规范。
[a]、[b]处恰当的措辞是( )。
A.不规范,非规范
B.不规范,非规范化
C.不规范化,非规范
D.不规范化,非规范化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现在,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言语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学生的笔下,而且在报刊、书籍上也屡见不鲜;不仅出现在一般人的口头上,而且在广播和电视中也时有所闻。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第8题:
简述超规范的语言现象。
第9题:
“网络语言”是语言生活中的混乱现象,应该禁止使用。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现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意非常普遍
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新闻工作者承担着要责任
语言文字不规范,新闻工作者应负重要的责任
第13题:
编译C语言程序时,程序中的注释部分(70)。
A.参加编译,并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B.参加编译,但不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C.不参加编译,但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D.不参加编译,也不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第14题:
14.现在,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学生的笔下,而且在报刊、书籍上也屡见不鲜;读者的讹误,不仅出现在一般人的口头上,而且在广播和电视中也时有所闻。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现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B.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
C.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新闻工作者承担着重要责任
D.语言文字不规范,新闻工作者应负重要的责任
A 【解析】由"不规范现象从在学生笔下到报刊书籍,从读者讹误到广播电视都存在"可以看出,语言不规范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故选A。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第19题:
关于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网络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电报式语言常出现在哪一类型口语表达障碍患者中()
第21题:
糊球现象通常出现在()磨上,而包球现象通常出现在()磨上。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