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及呋喃类药物可导致患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A.正确
B.错误
第1题:
下列关于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生儿肝酶不足,氯霉素结合减少,肾排泄功能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增高,导致灰婴综合症。
B. 新生儿可调整剂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C. 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使用磺胺药及呋喃类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D. 磺胺药可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导致脑性核黄疸。
E. 四环素类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导致发育不良,牙齿黄染。
第2题:
A.磺胺类药物导致溶血反应
B.磺胺类药物抑制骨髓造血系统
C.磺胺类药物直接侵犯脑神经核
D.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清蛋白,游离胆红素增加侵犯脑神经核
E.新生儿蛋白不足,磺胺类药物向中枢分步。
第3题:
新生儿酶系不成熟或分泌不足,容易导致的不良反应是
A.磺胺类导致溶血
B.氯霉素致灰婴综合征
C.呋喃类可引起溶血
D.吲哚美辛导致核黄疸
E.新生霉素致高胆红素血症
第4题:
A、四环素
B、磺胺类药物
C、甲氨蝶呤
D、呋喃妥因
E、以上都不是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可导致溶血性贫血的是()
A氯霉素
B万古霉素
C氨基糖苷类
D呋喃类
第8题:
关于磺胺类药物的作用,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第9题:
下列关于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新生儿肝酶不足,氯霉素结合减少,肾排泄功能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增高,导致灰婴综合症
新生儿可调整剂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使用磺胺药及呋喃类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磺胺药可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导致脑性核黄疸
四环素类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导致发育不良,牙齿黄染
第12题:
吲哚美辛
磺胺类药物
安钠咖
水杨酸盐
呋喃妥因
第13题:
可导致新生儿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抗菌药物( )
A、青霉素类
B、氨基糖胺类
C、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D、磺胺类和呋喃类
第14题:
A.氯霉素
B.万古霉素
C.氨基糖苷类
D.呋喃类
第15题:
新生儿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
第16题: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患儿软骨损害。
A.正确
B.错误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磺胺及呋喃类药物可导致患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第20题:
新生儿服用下列哪种药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第21题:
氯霉素
磺胺药及呋喃类
万古霉素
四环素类
第22题:
磺胺类药物导致溶血反应
磺胺类药物抑制骨髓造血系统
磺胺类药物直接侵犯脑神经核
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清蛋白,游离胆红素增加侵犯脑神经核
第23题:
氯霉素
万古霉素
氨基糖苷类
呋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