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体现出孔子怎样的生命态度?
A.肉体生命毫无价值
B.精神价值是生命的本质
C.只有舍弃身体才能成就仁德
D.志士仁人对待生命过于偏激
第1题:
下列孔子语录中,提出了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第2题:
“杀身成仁”是()的名言。
第3题:
“志士仁人,”接句为:()
第4题:
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第5题: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对苏武和李陵做了评价,他说: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根据班固的意思,我们知道()。
第6题: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第7题: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无求生以成仁,有杀身以害仁
有求生以害仁,无杀身以成仁
有求生以成仁,无杀身以害仁
第8题: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第9题:
第10题: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第13题:
在下列语录中,提出了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第14题:
孔子指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说明了我国职业道德传统的那个内容?()
第15题:
孟子提倡舍生取义,孔子强调杀身成仁,实质上是否定了个人的人格独立。
第16题:
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
第17题: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第18题: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损失)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晏列传》(多:赞美,夸赞)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孟语录八则》)(杀身:牺牲生命)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绝:绝对)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起飞翔)
第19题: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20题:
孔子
孟子
墨子
老子
第21题:
第22题: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僖公四年》)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第23题:
《论语》
《孟子》
《吕氏春秋》
《后汉书》
第24题:
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
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