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无为而治
B.仁和德治
C.兼爱和非攻
D.法治
第1题: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表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这说明( )。
A.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具有不朽的价值
B.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C.孔子的智慧可以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切生存难题
D.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是不可超越的真理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功能财政预算政策是由()提出的。
第5题:
“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说的。
第6题: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第7题:
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
第8题:
信息经济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知识经济理论
人力资源理论
第9题:
老子
孔子
庄子
孟子
第10题:
赫拉
雅典娜
阿尔忒弥斯
德墨忒尔
第11题:
全党的智慧
人民的智慧
中国力量
人类的智慧
第12题:
欧罗巴
雅典娜
阿芙洛狄忒
阿尔忒弥斯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诗性智慧”说认为知性智慧是派生的,诗性智慧是原生的。
第16题:
“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说的。
第17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段话说明()
第18题:
()的创造人、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人类的未来不是由耕地、空间、能源所决定的,人类的未来是由人类的智慧所决定的。
第19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就说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
第20题:
阿尔文·汉森
勒纳
巴斯坦布尔
亚当·斯密
凯恩斯
第21题:
阿尔文·汉森
勒纳
巴斯坦布尔
亚当·斯密
第22题:
“兼爱”和“尚贤”
“仁爱”和“德治”
“克己复礼”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第23题:
亚当·斯密
巴斯坦布尔
阿尔文·汉森
勒纳
第24题:
智慧教育是通过人的意志力来实现的
智慧教育可以培养人的个性
智慧教育具有“寓教于乐”的特征
智慧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