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群桩沉降的计算中,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不考虑桩间土的压缩变形对沉降的影响,采用单向压缩_____法计算最终沉降量。
第1题:
第2题: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考虑地基变形时,下述()说法正确。()
第3题:
计算地基沉降时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
第4题:
关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等效沉降系数哪种说法正确()
第5题:
抗压端承摩擦桩的桩顶沉降量不由下列哪个选项组成?()
第6题:
地基变形时如需考虑土的固结状态,下列选用计算指标的各选项中( )正确。
第7题:
桩侧土层的沉降量
桩身压缩变形量
桩端刺入变形量
桩端平面以下土层的整体压缩变形量
第8题:
群桩基础按(明德林)附加应力计算的沉降量与按等代墩基(布奈斯克)附加应力计算的沉降量之比
群桩沉降量与单桩沉降量之比
实测沉降量与计算沉降量之比
桩顶沉降量与桩端沉降量之比
第9题:
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分层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以便预留有关部分的净空,选择连接方式和施工顺序
对其他低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大部分
对中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全部
对高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大部分
第10题:
回弹再压缩指数只适用于欠固结土
压缩指数对超固结土、欠固结土和正常固结土都适用
压缩指数不适用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沉降计算方法
变形模量不适用于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
第11题: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
单向压缩弹性力学法
三向压缩分层总和法
三向压缩弹性力学法
第12题:
桩侧土层的沉降量
桩身压缩变形量
桩端刺入变形量
桩端平面以下土层的整体压缩变形量
第13题:
第14题: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考虑地基变形时,对一般多层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比例,下述()说法不正确。()
第15题:
计算地基变形时如需要考虑土的固结状态,在下列选用计算指标的个选项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第16题:
软土中的摩擦型桩基的沉降组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第17题:
计算桩基础沉降时,最终沉降量宜采用的方法是( )
第18题:
计算主固结完成后的次固结变形时用次固结系数
对超固结土,当土中应力小于前期固结压力时用回弹再压缩指数计算沉降量
对正常固结土用压缩指数及回弹指数计算沉降量
对欠固结土用压缩指数计算沉降量
第19题:
回弹再压缩指数只适用于欠固结土
压缩指数对超固结土、欠固结土和正常固结土都适用
压缩指数不适用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沉降计算方法
变形模量不适用于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
第20题:
桩本身的弹性压缩量
由桩侧摩擦力向下传递,引起的桩端下土体压缩所产生的桩端沉降
由于桩端荷载引起桩端下土体压缩所产生的桩端沉降
桩长范围内桩间土的压缩量
第21题:
采用分层总和法时某个单层土的压缩模量取值应考虑不同压力段的变化
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沉降计算方法时,可假设各土层的压缩模量为常数
固结土层沉降量相对较大,超固结土层沉降量相对较小
计算超固结土层的沉降量时,应力变化范围的起点值应采用前期固结压力
第22题:
群桩基础按(明德林)附加应力计算的沉降量与按等式代墩基(布奈斯克)附加应力计算的沉降量之比
群桩沉降量与单桩沉降量之比
实测沉降量与计算沉降量之比
桩顶沉降量与桩端沉降量之比
第23题:
桩本身的弹性压缩量
由桩侧摩阻力向下传递,引起的桩端下土体压缩所产生的桩端沉降
由于桩端荷载引起桩端下土体压缩所产生的桩端沉降
桩长范围内桩间土的压缩量
第24题:
对砂土可认为完成全部沉降量
对其他低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
对中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20%~50%
对高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