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恒量为G,一质量为m的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可以认为它是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此时发动机已关闭),当它从距地球中心R1出下降到R2处时,它所增加的动能应等于A.GMm/R2B.GMm/R22C.GMm(R1-R2)/R1R2D.GMm(R1-R2)/R12

题目

设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恒量为G,一质量为m的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可以认为它是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此时发动机已关闭),当它从距地球中心R1出下降到R2处时,它所增加的动能应等于

A.GMm/R2

B.GMm/R22

C.GMm(R1-R2)/R1R2

D.GMm(R1-R2)/R12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GMm(R 1 -R 2 )/R 1 R 2
更多“设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恒量为G,一质量为m的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可以认为它是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此时发动机已关闭),当它从距地球中心R1出下降到R2处时,它所增加的动能应等于”相关问题
  • 第1题:

    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P,它在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的圆形轨道上运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因为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P,

  • 第2题:

    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一周(360º)的时间为24小时,就是平时所说的一天
    • B、南北纬60º处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两倍
    • C、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
    • D、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周期不长,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地球上人类能够生存的原因不包括()。

    • A、日地距离、地球质量适合
    • B、地球接近于球体
    • C、地球空气适合
    • D、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在地球表面,当物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其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所产生的离心力正好与地球对它的引力相等,这个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那么在距地球表面300千米高度上运行的航天器,它的环绕速度()7.9千米/秒。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一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同。在此行星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则在地球上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质量为2m的物体,上升的高度为(空气阻力不计):()

    • A、h
    • B、2h
    • C、3h
    • D、4h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人造卫星在半径为1.0×107m圆形轨道上受到地球的引力是4.0×104N,卫星每绕地球运行一周,地球的引力对卫星做功()J(焦耳)。


    正确答案:0

  • 第7题:

    人造地球在卫星在返回地球表面时为何容易被烧毁?


    正确答案: 卫星在太空中正常运行时,其表面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依靠与太空及太阳等星体的辐射。而在卫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由于与大气层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失,因而易被烧毁。

  • 第8题: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得出的质量为5.98×1027g,地球密度为()g/cm3


    正确答案:5.52

  • 第9题:

    填空题
    质量为m的火箭从地面发射上升一个地球半径RE,地球引力对火箭作的功w=()。(设地球质量为mE,引力常数为G)

    正确答案: -GmEm/2R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地球表面,当物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其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所产生的离心力正好与地球对它的引力相等,这个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那么在距地球表面300千米高度上运行的航天器,它的环绕速度()7.9千米/秒。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于地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B

    从地表到地心的压力,一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直达地心为零;

    C

    地球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地球的引力;

    D

    地球内部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增。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返回舱就像一个火球冲向地球,这是燃烧吗?

    正确答案: 飞船在返回大气层,由于飞行速度非常高,将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返回舱外表温度最高将达到返回舱2000℃,成为闪光的火球,同时在飞船表面将产生等离子层,形成电磁屏蔽。
    此时返回舱底部外壳会产生部分燃烧,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只要返回舱外壳事先没有被破坏,这种烧蚀是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的。
    返回舱外壳,尤其是底部都经过特殊的防热处理,部分烧蚀不会对飞船造成任何影响,而且返回舱内的温度也能够维持在30℃左右,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球中心距离为R处自由下落,且R比地球半径大得多。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其落到地球表而时的速度为()。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极小的物体
    • B、物体抽象为质点后,物体自身的大小可忽略
    • C、研究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可以把车轮当做质点
    • D、由于地球体积很大,在研究地球公转时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卡文迪许计算出地球的质量,并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密度为5.45g/C.m3,这个结果十分接近于现在公认的地球密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下列有关于地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 B、从地表到地心的压力,一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直达地心为零;
    • C、地球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地球的引力;
    • D、地球内部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增。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等于在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重560N的人,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在月球上这个人的质量为()。


    正确答案:93.3N;56Kg

  • 第18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的一个焦点上,则卫星()。

    • A、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 B、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 C、对地球中心的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 D、对地球中心的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把地球上的一个秒摆(周期等于2s的摆称为秒摆)拿到月球上去,它的振动周期变为()。已知地球质量M=5.98×1024kg,半径R=6.4×106m,月球质量M=7.34×1022kg,半径R=1.74×106m。


    正确答案:4.91s

  • 第20题:

    计算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近地点高度为h1,速率为v1;远地点的高度为h2,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求卫星在远地点时的速率v2.


    正确答案:因为卫星所受地球引力的作用线通过地球中心,所以卫星对地球中心的角动量守恒,设卫星的质量为m,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得:(R+h1)mv1=(R+h2)mv2求得v2=(R+h1)v1/(R+h2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地球在绕日公转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中心位于地球轨道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一点也是其他行星轨道椭圆的焦点之一

    B

    公转是一种转动,即圆周运动

    C

    春分日,地球位于地球轨道椭圆的中距点

    D

    地球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而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但面积速度不变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等于在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重560N的人,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在月球上这个人的质量为()。

    正确答案: 93.3N,56Kg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地球上人类能够生存的原因不包括()。
    A

    日地距离、地球质量适合

    B

    地球接近于球体

    C

    地球空气适合

    D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卡文迪许计算出地球的质量,并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密度为5.45g/C.m3,这个结果十分接近于现在公认的地球密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