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昭和时代以1945年日本战败为转折点,战前文学和战后文学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局面。”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战后的经济危机中哪些经济指标和战前不同。


    正确答案: (1)危机期间物继续上涨 在战前的经济周期进程中,商品价格的变化呈现出以下规律:危机阶段物价下跌,萧条阶段物价在低水平停滞徘徊,复苏和高涨阶段物价逐渐上升。战后,由于各国持续的通货膨胀以及垄断组织采取维持高价的政策,物价的长期趋势是持续上涨,即使在危机阶段也是如此。1974年-1975年的危机中,物价大幅度上涨很大程度上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油价有关。除了这次危机的特殊情况外,一般情况下,危机期间物价也继续上涨,只是涨势比较缓和,呈现出物价循环变动的特征。
    (2)危机期间利率并不上升,有时反而下降 战前危机时期,由于信贷关系紧张,利率通常是上升的。而在战后的危机时期,利率往往并不上升,有时反而下降。这是因为战后的经济危机一般并不伴随有信贷危机,信贷关系并不是很紧张,大垄断组织辆有大量自有资金,并不完全依赖信贷市场。另外,各国政府把降低利率作为一种反衰退措施,在危机期间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借以压低市场利率,以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发展。
    (3)危机初期库存无明显增加 战前高涨阶段后期库存明显增加,危机阶段的前期库存大量增加,而后逐渐消散,萧条阶段库存水平最低。战后情况则不然,整个周期过程库存都无显著增减。这是因为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比战前发达,宏观控制能力增强,企业能根据对市场前景的预测而把库存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水平。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 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第三产业提供的是服务,而服务是无需储存的。

  • 第2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在哪一年?()

    • A、昭和18年
    • B、昭和20年
    • C、昭和22年
    • D、昭和24年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昭和前20年被称为日本文学的“不毛时代”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文学中“战后派”的观念是日本概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文学思潮以张扬某种文学流派为标志。探索建构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是文学思潮的显著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安倍晴明是日本哪个时代的人物?()

    • A、平安时代
    • B、江户时代
    • C、昭和时代
    • D、奈良时代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以“砚友社”为杰出代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判断题
    文学中“战后派”的观念是日本概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日本五家全国性报纸主导全国报业的格局形成于()
    A

    统制时代

    B

    第二次大战前

    C

    第二次大战后

    D

    第一次大战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在哪一年?()
    A

    昭和18年

    B

    昭和20年

    C

    昭和22年

    D

    昭和24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日本在战前和战后的政治制度的不同。

    正确答案: 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从君主立宪制到议会内阁制转变的
    天皇权利的变化:战前,君主立宪,天皇独揽统治权,统率陆海军,天皇为国家元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帝国议会和内阁都要受天皇支配
    战后,主权在民,天皇是日本的象征,无权过问国政,只能在形式和礼仪上例行国事,形式国会和内阁决定的事项,在外交礼仪上仍被当作国家元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昭和前20年被称为日本文学的“不毛时代”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日本在战前和战后的政治制度的不同。


    正确答案: 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从君主立宪制到议会内阁制转变的
    天皇权利的变化:战前,君主立宪,天皇独揽统治权,统率陆海军,天皇为国家元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帝国议会和内阁都要受天皇支配
    战后,主权在民,天皇是日本的象征,无权过问国政,只能在形式和礼仪上例行国事,形式国会和内阁决定的事项,在外交礼仪上仍被当作国家元首。

  • 第14题:

    夏目漱石作品《心》,诞生于日本文学的哪一个时代?()

    • A、明治时代
    • B、大正时代
    • C、昭和时代
    • D、江户时代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日本“闭关锁国”期间哪个时代的文学发展达到了顶峰?()

    • A、室町时代
    • B、镰仓时代
    • C、元禄时代
    • D、江户时代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日本市井文学一般的来说,我们指的是哪个时代?


    正确答案: 江户

  • 第17题:

    日本五家全国性报纸主导全国报业的格局形成于()

    • A、统制时代
    • B、第二次大战前
    • C、第二次大战后
    • D、第一次大战前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江户时代之前和镰仓时代日本文学的主流分别是:()

    • A、町人阶层为主体的文学和隐逸文学
    • B、隐逸文学和町人阶层为主体的文学
    • C、都是隐逸文学
    • D、都是町人阶层为主体的文学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小型、通俗的抗日文学作品,如街头诗、传单诗、街头剧、报告文学的涌现是在()

    • A、抗战初期
    • B、抗战中期
    • C、抗战后期
    • D、抗战前夕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江户时代之前和镰仓时代日本文学的主流分别是:()
    A

    町人阶层为主体的文学和隐逸文学

    B

    隐逸文学和町人阶层为主体的文学

    C

    都是隐逸文学

    D

    都是町人阶层为主体的文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安倍晴明是日本哪个时代的人物?()
    A

    平安时代

    B

    江户时代

    C

    昭和时代

    D

    奈良时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夏目漱石作品《心》,诞生于日本文学的哪一个时代?()
    A

    明治时代

    B

    大正时代

    C

    昭和时代

    D

    江户时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小型、通俗的抗日文学作品,如街头诗、传单诗、街头剧、报告文学的涌现是在()
    A

    抗战初期

    B

    抗战中期

    C

    抗战后期

    D

    抗战前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文学思潮以张扬某种文学流派为标志。探索建构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是文学思潮的显著特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