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水吸收氢气为气膜控制。水吸收氨气为液膜控制。
第1题:
从实验数据分析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还是兼而有之?吸收二氧化碳呢?
第2题:
对于CO2溶于水的过程而言,吸收过程的阻力主要集中于气膜,称为液膜控制过程,要想提高其吸收速率,就设法增加气相的湍动程度。
第3题:
按双膜理论,吸氨过程为气膜控制,吸CO2过程为液膜控制,综合吸收速度取决于()控制。
第4题:
难溶气体吸收是受()。
第5题:
何谓气体吸收的液膜控制?液膜控制时应怎样强化吸收速率?
第6题:
吸收过程中控制因素主要为液膜控制的有()。
第7题:
从实验数据分析水吸收丙酮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还是两者兼有之?
第8题:
根据“双膜理论”,下列判断中可以成立的是()
第9题:
水吸收氢
水吸收硫化氢
水吸收氨
水吸收氧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为气膜控制且Ky≈ky
为液膜控制且Ky≈kx
为气膜控制且Ky≈kx/m
为液膜控制且Ky≈kx/m
第13题:
提高液气比,从提高吸收推动力和降低吸收阻力两方面综合考虑:()。
第14题:
对于氨溶于水的过程而言,吸收过程的阻力主要集中于气膜,称为气膜控制过程,要想提高其吸收速率,就设法增加气相的湍动程度。
第15题:
当吸收质溶解度适中时,吸收过程属于()
第16题:
根据双膜理论,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的吸收过程是()。
第17题:
何谓气体吸收的气膜控制?气膜控制时应怎样强化吸收速率?
第18题:
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Y为4×10-4kmol/(m2•s),液膜吸收系数kX为8kmol/(m2•s),由此可判断该过程为()。
第19题:
若亨利系数E值很大,依据双膜理论,则可判断吸收过程的速率为()控制
第20题:
第21题:
气膜控制
液膜控制
不能确定
双膜控制
第22题:
第23题:
用水吸收氨属液膜控制
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
用水吸收氧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
用水吸收二氧化硫为具有中等溶解度的气体吸收,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都不可忽略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