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6岁。身高155cm,体重60kg,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96g/L,PLT34×10/L。关于该患者血小板输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者不需要输注血小板B、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C、为防止血小板下降,使用小分子肝素D、患者贫血,术前应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E、应使用冷沉淀若术前使患者血小板升高至100×10/L,理论上至少需输注浓缩血小板A、5单位B、10单位C、15单位D、20单位E、25单位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20单位,每单位含血小板2×10个,1小时后复查血小板84×

题目

患者女,56岁。身高155cm,体重60kg,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96g/L,PLT34×10/L。关于该患者血小板输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者不需要输注血小板

B、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

C、为防止血小板下降,使用小分子肝素

D、患者贫血,术前应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

E、应使用冷沉淀

若术前使患者血小板升高至100×10/L,理论上至少需输注浓缩血小板A、5单位

B、10单位

C、15单位

D、20单位

E、25单位

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20单位,每单位含血小板2×10个,1小时后复查血小板84×10/L,则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为A、2.1

B、8.4

C、12.5

D、21.2

E、25.0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A、发热

B、活动性出血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脾大和脾功能亢进

E、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D


问题 4 答案:C

更多“患者女,56岁。身高155cm,体重60kg,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96g/L,PLT34×10/L。关于该患者血小板输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者不需要输注血小板B、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C、为防止血小板下降,使用小分子肝素D、患者贫血,术前应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E、应使用冷沉淀若术前使患者血小板升高至100×10/L,理论上至少需输注浓缩血小板A、5单位B、10单位C、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50岁,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年,全身多处瘀斑3天入院。医嘱:浓缩血小板悬液15Uivdrip。以下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的做法错误的是

    A:从血库取血回来后应尽早输注
    B:输注前需2位护士进行三查八对
    C:输注前后均需要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D:输注速度调节至20~30滴/分
    E: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患者

    答案:A
    解析:
    血液取走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造成溶血。如为库存血,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切勿加温。

  • 第2题:

    患者,女性,56岁,身高155厘米,体重60千克,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 96g/L,PLT 34×10/L。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  )。
    A.发热
    B.活动性出血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脾大和脾功能亢进
    E.服用阿司匹林

    答案:C
    解析:
    1.血小板计数<50×10/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L以上才能实施手术。

    2.GB 18469-2001血液成分质量要求规定1U浓缩血小板含量≥2.0×10,血容量按每公斤体重75mL血液估计,所需血小板单位=(100-34)×10/L×(60×0.075)/2.0×10=14.85U。

    3.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是评价血小板疗效的常用指标,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总数。该患者的体表面积约为0.0061×155+0.0128×60-0.1529≈1.67m,CCI=(84-34)×1.67/0.2×20≈21.2。

    4.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因素:发热、脾大和脾亢、活动性出血、严重感染、药物作用、DIC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干扰项。

  • 第3题:

    患者,女性,56岁,身高155厘米,体重60千克,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 96g/L,PLT 34×10/L。

    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20单位,每单位含血小板2×10个,1小时后复查血小板84×10/L,则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为(  )。
    A.2.1
    B.8.4
    C.12.5
    D.21.2
    E.25.0

    答案:D
    解析:
    1.血小板计数<50×10/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L以上才能实施手术。

    2.GB 18469-2001血液成分质量要求规定1U浓缩血小板含量≥2.0×10,血容量按每公斤体重75mL血液估计,所需血小板单位=(100-34)×10/L×(60×0.075)/2.0×10=14.85U。

    3.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是评价血小板疗效的常用指标,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总数。该患者的体表面积约为0.0061×155+0.0128×60-0.1529≈1.67m,CCI=(84-34)×1.67/0.2×20≈21.2。

    4.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因素:发热、脾大和脾亢、活动性出血、严重感染、药物作用、DIC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干扰项。

  • 第4题:

    患者,女性,56岁,身高155厘米,体重60千克,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 96g/L,PLT 34×10/L。

    关于该患者血小板输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患者不需要输注血小板
    B.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
    C.为防止血小板下降,使用小分子肝素
    D.患者贫血,术前应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
    E.应使用冷沉淀

    答案:B
    解析:
    1.血小板计数<50×10/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L以上才能实施手术。

    2.GB 18469-2001血液成分质量要求规定1U浓缩血小板含量≥2.0×10,血容量按每公斤体重75mL血液估计,所需血小板单位=(100-34)×10/L×(60×0.075)/2.0×10=14.85U。

    3.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是评价血小板疗效的常用指标,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总数。该患者的体表面积约为0.0061×155+0.0128×60-0.1529≈1.67m,CCI=(84-34)×1.67/0.2×20≈21.2。

    4.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因素:发热、脾大和脾亢、活动性出血、严重感染、药物作用、DIC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干扰项。

  • 第5题:

    患者,女性,56岁,身高155厘米,体重60千克,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 96g/L,PLT 34×10/L。

    若术前使患者血小板升高至100×10/L,理论上至少需输注浓缩血小板(  )。
    A.5单位
    B.10单位
    C.15单位
    D.20单位
    E.25单位

    答案:C
    解析:
    1.血小板计数<50×10/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L以上才能实施手术。

    2.GB 18469-2001血液成分质量要求规定1U浓缩血小板含量≥2.0×10,血容量按每公斤体重75mL血液估计,所需血小板单位=(100-34)×10/L×(60×0.075)/2.0×10=14.85U。

    3.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是评价血小板疗效的常用指标,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总数。该患者的体表面积约为0.0061×155+0.0128×60-0.1529≈1.67m,CCI=(84-34)×1.67/0.2×20≈21.2。

    4.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因素:发热、脾大和脾亢、活动性出血、严重感染、药物作用、DIC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干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