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佛教
B.伊斯兰
C.道教
D.天主教
第2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 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 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 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 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 以下各项最能概括上文的是()。
A. 旧的道德规范并不会被新的道德规范取代,它还有存在的必要性
B. 道德作为“黄金戒律”,不存在“过时”这种说法
C. 道德的基本标准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根本性的改变
D. 社会转型时期,不能以新、旧道德接轨处的空白为借口,从事不符合道德标准的
行为
第3题:
道士也讲戒律吗?
道教当然也讲戒律,而且戒律和佛教徒很像,也可以说是沿袭了佛教的戒律,并汲取了儒家的名教纲常。
比如说,作为道教最重要戒律的“老君五戒”就是指:一戒杀生、二戒两舌、三戒妄酒、四戒偷盗、五戒淫邪。这和佛家五戒近乎一样。
正一宗也有三皈九戒之说,其中“三皈”是指皈依道,得正觉,化化出人天;皈依经,得正法,劫劫度群迷;皈依师,得正行,不堕诸旁生。这完全是佛家“皈依三宝”的变形。“九戒”是指一者敬让,要孝养父母;二者克勤,要忠于国主(由于起初的正一教是政教合一,所以也可以说是忠于教主);三者不杀,要慈救众生;四者不淫,要正心处物;五者不盗,要推义损己;六者不嗔,不凶怒凌人;七者不诈,不谄贼害义;八者不骄,不微忽至真;九者不二,要奉戒专一。这也完全吸取了儒家的名教思想。
全真教从丘处机开始,有传戒制度,就是说出家道士必须要经过师长的受戒仪式。这有点类似于佛教的剃度受戒。
此外还有“全真出家初度十戒”、“灵宝初盟闭塞六情戒文”等一系列条目,但大致都不离忠孝仁信和顺的范畴。《太上感应篇》恐怕就是最为著名的有关道教戒律和教义的书了。
第4题:
词语解释题: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戒律:()
第5题:
八关斋戒有哪些戒律分支?它具备什么特点?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的戒律?
第6题:
在公共生活领域中,既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的最权威的规则是()。
第7题:
宗教戒律
第8题: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道德活动现象的是()。
第9题:
职业道德规范
法律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宗教戒律
第10题:
教义、仪式、戒律、传教团体和学理
教义、仪式、忏悔、传教团体和学理
教义、仪式、戒律、传教团体和神话
教义、仪式、戒律、传教团体和宗教建筑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上列各项中,属于道德意识现象的是
A、道德评价
B、道德戒律
C、社会公德
D、自然道德
E、道德观念
第14题:
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戒律:
第15题:
第16题:
宗教的五个条件的是()
第17题:
制度伦理即着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具体表现为制定、完善并执行各种符合伦理要求的()。
第18题:
道教有何种戒律?
第19题:
正一派戒律正一派戒律的形成。
第20题:
佛教有严格的戒律,但不同的国家所戒不同,其中()的佛教徒在饮食上没有荤素戒律。
第21题:
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理论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评价
道德戒律、道德格言、道德要求
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实践
道德意识、道德活动、道德规范
第22题:
道德情感
道德修养
道德意志
道德戒律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