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根据康德的观点,一项具有无法被成功普遍化的动机或目的的行为:
(a)根据结果的不同,可以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b)根据该行为是否被该人所在社会所接受,可以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c)是不道德的。
(d)根据该行为是否出于自由意愿,可以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第2题:
第3题:
所谓义务论,就是判定一个行为在道德上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所产生的结果是好是坏,从而决定它能否成为一个道德规范。
第4题:
商人诚实交易。按照义务论的观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第5题:
义务论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何种因素?()
第6题:
以下属于动机论的看法是()
第7题:
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的不道德行为属于()
第8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美德论告诉人什么是道德上的完人以及如何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义务论是关于义务、责任和应当的理论
功利论是一种以人们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价值之基础或基本的评价标准的理论
义务论侧重于行为动机,忽视了行为的效果
因为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所以,功利论是最科学的伦理学理论
第12题:
教师履行道德义务往往是觉得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教师道德义务是同谋求个人权利或报偿相对应的
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之后获得的赞扬、权利和报偿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教师行为选择的动机
教师履行道德义务,往往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
第13题:
康德说,一个行为符合义务并不能令它成为道德行为,当执行者只为了尽义务或以为这是他的义务而做,他的行为才是道德行为。康德这样说是为了表明( )。
A.一个人行为的后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一切取决于这个行为产生了多少快乐
B.出于自由意愿而做的行为永远是道德行为
C.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是由执行者的动机决定的,不是由这个行为的结果决定的
D.出于自身利益的行为不同于根据准则而做的行为
第14题:
研究生为了自身的利益或出于其他原因,找他人为其代写论文,这种行为()
第15题:
“如果某甲触犯了刑律,那么他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如果某甲没有触犯刑律,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某甲或者触犯了刑律或者没有触犯刑律。总之,某甲的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或者是不道德行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16题:
康德是如何解释义务论关注于责任动机的原因的?()
第17题:
认为一个行为之所以是善的,不是因为它产生的结果,而是因为它的出发点、它的动机是善的,这属于()
第18题:
只有适当遵守道德的行为,才是道德的、善的;而过于遵守道德与不遵守道德都是恶的、不道德的。
第19题:
行政人员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第20题:
效果论的看法正确的是()。
第21题:
应该坚决抵制和反对
不道德的,但是可以理解
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这种事情很正常
不是不道德的,双方是自愿交易,属于互惠互利,跟道德没有关系
第22题:
动机论者认为一个行为之所以是道德的,是因为它出于纯粹的善良的动机;
效果论者认为“动机善,是由于它有产生快乐或阻止痛苦的趋势;动机恶,是由于它有产生痛苦或阻止快乐的趋势”
效果论者认为行为动机是道德评价的根本;
该理论完全排斥了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
第23题:
道德论
义务论
效果论
知识论
行为论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