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寡霉素通过以下方式干扰了ATP的合成()
第2题:
下列不属于氧化磷酸化特点的是()。
第3题:
提供合成ATP能量的跨膜质子梯度是发生在()
第4题: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类囊体膜两侧的H+质子梯度是如何建立的?
第5题:
下列关于氧化磷酸化机理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6题:
人体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其能量来源于()
第7题:
主要是由质子的跨膜转运形成的
加入二硝基苯酚可以使膜电位消除
可以驱动质子跨膜运动
对线粒体前体蛋白进入内膜起启动作用
第8题:
线粒体内膜外侧的pH比线粒体基质中的高
线粒体内膜外侧的一面带正电荷
电子并不排至内膜外侧
质子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
第9题:
H+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膜
呼吸链中递氢体可将H+泵到线粒体内膜外侧
线粒体内膜外侧pH高于膜内侧
在线粒体内膜内外,H+形成跨膜梯度
在偶联部位,能量用于ADP+Pi→ATP
第10题:
线粒体内外膜转位接触点
线粒体外膜上的孔蛋白允许分子量小于1000的物质自由通过
线粒体外膜对质子保持高度不通透
线粒体内膜对质子保持高度不通透
第11题:
第12题:
ATP水解
磷酸肌酸水解
电子传递链在传递电子时所释放的能量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酐
第13题:
线粒体的嵴来源于第五章线粒体()
第14题:
线粒体嵴来源于()
第15题:
提供合成ATP能量的跨膜质子梯度发生在()。
第16题:
关于线粒体内膜两侧的电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7题:
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质子梯度的能量来源是()。
第18题:
线粒体内膜上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能够产生跨膜的质子梯度的复合体是()。
第19题:
外膜
膜间腔
内膜
基质颗粒衍生
内膜外膜共同形成
第20题:
线粒体的DNA、RNA可调控细胞质内的蛋白质合成
光镜可显示线粒体呈杆状、颗粒状
合成ATP,为细胞提供能量来源
线粒体内膜形成线粒体嵴,其形态与细胞功能有关
第21题:
磷酸肌酸水解
ATP水解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电子传递链在传递电子时所释放的能量
各种三磷酸核苷酸
第22题: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外膜
叶绿体内膜
类囊体膜
第23题:
阻止电子传递
破坏线粒体内膜两侧的氢离子梯度
使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
抑制了线粒体内ATP酶的活性
第24题:
线粒体外膜
叶绿体外膜
线粒体内膜
叶绿体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