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13.75,P<0.05。②在国内国外进行的20多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10,P<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 A.关联的一致性 B.关联的可重复性 C.剂量-反应关系证据 D.关联强度证据 E.关联合理性证据

题目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13.75,P<0.05。②在国内国外进行的20多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

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10,P<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
A.关联的一致性
B.关联的可重复性
C.剂量-反应关系证据
D.关联强度证据
E.关联合理性证据

相似考题
更多“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13.75,P<0.05。②在国内国外进行的20多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队列研究的结果能直接判定因果关系

    B、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只能提供一些病因线索

    C、队列研究时预期发病率的高低,影响到随访的样本量和时间

    D、病例对照研究中,人群的暴露率影响所需的样本量

    E、从特殊职业的人群所得到的结果,不能外推到其他人群或较大的人群


    参考答案:E

  • 第2题:

    在国内国外进行的20多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该结果符合病因判断标准中的

    A.关联的可重复性

    B.剂量一反应关系

    C.关联的特异性

    D.合理性证据

    E.终止效应证据


    正确答案:A
    病因判断的8条标准是:①联系的强度;②联系的一致性;③联系的特异性;④联系的可重复性;⑤联系的时间顺序;⑥剂量一反应关系;⑦联系的合理性;⑧实验证据一最可靠的方法。第l48题给出0R值,这是联系强度的证据,第149题在多个研究中都提示类似的结果,符合联系的可重复性的原则。

  • 第3题: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2.75,P1,P在国内外进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2.75,P1,P<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A、关联的一致性

    B、关联的重复性

    C、剂量-反应关系证据

    D、关联强度证据

    E、关联合理性证据

    在国内外进行的数十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该结果符合病因判断标准中的A、关联的可重复性

    B、剂量-反应关系证据

    C、关联的特异性

    D、关联合理性证据

    E、终止效应证据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A

  • 第4题: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 ( )


    正确答案:E

  • 第5题:

    某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中,对照组平均年龄高于病例组,P<0.05,OR=3(P<0.0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在国内外进行的数十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该结果符合病因判断标准中的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75,P<0.05。②在国内外进行的数十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结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病因之一。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1,P<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

    A.关联的一致性

    B.关联的重复性

    C.剂量一反应关系证据

    D.关联强度证据

    E.关联合理性证据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13.75,P<0.05。②在国内国外进行的20多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

    在国内国外进行的20多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该结果符合病因判断标准中的
    A.关联的可重复性
    B.剂量-反应关系
    C.关联的特异性
    D.合理性证据
    E.终止效应证据

    答案:A
    解析:

    2.病因判断的8条标准是:①联系的强度;②联系的一致性;③联系的特异性;④联系的可重复性;⑤联系的时间顺序;⑥剂量-反应关系;⑦联系的合理性;⑧实验证据→最可靠的方法。第1小题题给出OR值,这是联系强度的证据,第2小题在多个研究中都提示类似的结果,符合联系的可重复性的原则。

  • 第9题:

    证据是分级的,研究方法对检验因果关系和评价干预效果的论证强度是不同的,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系统综述
    • B、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 C、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
    • D、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在病因分析时,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不能得出有关病因因果关系的结论的研究是()。

    • A、现况研究
    • B、病例对照研究
    • C、前瞻性队列研究
    • D、回顾性队列研究
    • E、实验研究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多选题
    以下因果关联论证强度为“强”的观察性研究是 ( )
    A

    病倒对照研究

    B

    多个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

    C

    前瞻性队列研究

    D

    历史性队列研究

    E

    多个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  )。
    A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果”到“因”,而队列研究从“因”到“果”

    B

    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而队列研究不是

    C

    病例对照研究可进行配比,而队列研究不能配比

    D

    病例对照研究有专门的对照,而队列研究没有

    E

    病例对照研究疾病易发生混杂偏倚,而队列研究不发生混杂偏倚


    正确答案: C
    解析:
    队列研究是一开始(疾病发生之前)就确立了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后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先确知其因,再纵向前瞻观察其果,即由“因”及“果”;病例对照研究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的方法,即由“果”及“因”。

  • 第13题:

    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和对照各500名,研究结果:分别在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中发现可疑病因因素,具有该因素与该病的联系强度是

    A、80%

    B、40%

    C、16%

    D、20%

    E、以上资料不能计算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对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析

    A.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B.病例队列研究

    C.病例交叉研究

    D.单纯病例研究

    E.病例时间对照设计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调查某地324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0年中有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133例非感染者仅有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13.75;②临床预后比较抗菌治疗组:用三联抗菌清除幽门螺杆菌,该组溃疡复发率为0。非抗菌治疗组:用组胺拮抗剂治疗,该组溃疡复发率为60%~80%。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10年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133例非感染者仅有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10,P<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A、关联的一致性

    B、关联的重复性

    C、剂量-反应关系证据

    D、关联时间顺序和关联强度证据

    E、关联合理性证据

    用三联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后,复发率为0,而不清除幽门螺杆菌,溃疡复发率为60%~80%。该结果符合病因判断标准中的A、关联的可重复性

    B、剂量-反应关系

    C、关联的特异性

    D、合理性证据

    E、终止效应证据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C

  • 第16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24~125 题: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2.75,P<0.05;②在国内外进行的数十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结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病因之一。

    第 124 题 病例对照研究得到()R>1,P<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42~143 题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调查某地324 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l0年中有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l33例非感染者仅有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13.75。②临床预后比较抗菌治疗组:用三联抗菌清除幽门螺杆菌,该组溃疡复发率为0。非抗菌治疗组:用组胺拮抗剂治疗,该组溃疡复发率为60%~80%。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

    第 142 题 10年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l33例非感染者仅有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10,P<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 ( )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某项危险因素与疾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中,0R:3(P<0.05),对照组平均年龄高于病例组(P<0.0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
    根据资料,ORal提示该因素可能与疾病有联系,但因为年龄在两组分布不均衡(统计学检验P<0.05),所以不能肯定该因素一定与疾病有关或一定无关,还要对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而说该研究完全失败也是不正确的,所以选择A。

  • 第19题:

    (148~149题共用题干)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0R=75,P<0.05。②在国内国外进行的20多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提示相似的结果。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 148.病例对照研究得到OR>10,P<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

    A.关联的一致性

    B.关联的可重复性

    C.剂量一反应关系证据

    D.关联强度证据

    E.关联合理性证据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队列研究证明暴露因素E是疾病D的危险因素(RR=3,P<0.05)。但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时,发现病例与对照组暴露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OR=1.1,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因为患者在诊断出此病后往往会改变其行为习惯,从而使患者的暴露情况改变。这属于下列哪一种偏倚?()

    • A、检出偏倚
    • B、易感性偏倚
    • C、Neyman偏倚
    • D、Berkson’s偏倚
    • E、诊断怀疑偏倚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证据的论证强度最高的是()

    • A、多个RCT的系统评价结果
    • B、队列研究
    • C、病例对照研究
    • D、现况研究
    • E、病例报告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关于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叙述错误的是()。

    • A、队列研究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但可产生失访偏倚
    • B、队列研究可直接获得人群的发病率资料
    • C、队列研究一般可直接获得比值比(OR),从而充分分析暴露因素的病因作用
    • D、病例对照研究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疾病的联系,多用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 E、病例对照研究验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病因假设检验的常见检验步骤为 ( )
    A

    病例对照研究一队列研究一实验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一实验研究一队列研究

    C

    实验研究一病例对照研究一队列研究

    D

    队列研究一病例对照研究一实验研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