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猴子共35只,他们一起去采摘水蜜桃。猴王不在的时候,一只大猴子一小时可采15千克,一只小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1千克。猴王在场监督的时候,每只猴子不论大小每小时都可多采摘12千克。有一天,采摘了8小时,其中只有第一小时和最后一小时有猴王在场监督,结果共采摘了4400千克水蜜桃。在这个猴群中,共有小猴子多少只?( ) A. 18 B. 20 C. 22 D. 24

题目
大小猴子共35只,他们一起去采摘水蜜桃。猴王不在的时候,一只大猴子一小时可采15千克,一只小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1千克。猴王在场监督的时候,每只猴子不论大小每小时都可多采摘12千克。有一天,采摘了8小时,其中只有第一小时和最后一小时有猴王在场监督,结果共采摘了4400千克水蜜桃。在这个猴群中,共有小猴子多少只?( )
A. 18 B. 20 C. 22 D. 24


相似考题
更多“大小猴子共35只,他们一起去采摘水蜜桃。猴王不在的时候,一只大猴子一小时可采15千克,一只小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1千克。猴王在场监督的时候,每只猴子不论大小每小时都可多采摘12千克。有一天,采摘了8小时,其中只有第一小时和最后一小时有猴王在场监督,结果共采摘了4400千克水蜜桃。在这个猴群中,共有小猴子多少只?(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哪些是茶叶合理采摘的内函( )。

    A.分批采收

    B.及时采收

    C.留叶采摘

    D.根据茶叶档次按标准采摘

    E.采净对夹叶

    F.采摘时老嫩混合


    正确答案:ABCDE

  • 第2题:

    一群猴子分桃,桃子共有56个,每只猴子可以分到同样多的桃子。但在它们正要分桃时,又来了4只猴子,于是重新分配这些桃子,结果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数量相同,那么最后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B
    答案为7个。设刚开始有χ只猴子.则由题意可知,χ和χ+4都必定是56的公约数,故χ=4,则56÷(4+4)=7(个)。

  • 第3题:

    杨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采用的导入方式是“猴子分饼”。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 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三块,分给猴A一块。猴B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猴B两块。猴C更贪,它 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饼平均切成9块,分给猴C三块。那么同学们,这个猴子这么贪心,你觉得他能吃完吗?


    答案:
    解析:
    猴子分饼(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
    (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
    (1)杨老师的导入值得学习。
    第一,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杨老师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每个猴子分的块数不一样但是都是三分之一,并且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情境设置导入。
    第二,导入要有启发性,通过这个情境,并且设问,能够引起学生思考;
    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猴王分饼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
    第四,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的导入注重了语言的抑扬顿挫。
    (2)导入方法主要有:直观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活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

  • 第4题:

    采摘方法有人工采摘和机械分离采摘,也可二者并用。机力采收易把花体弄碎,()受到一定损失,但节约劳力,保证采摘期。

    • A、重量
    • B、质量
    • C、甲酸
    • D、花瓣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机械采摘咖啡豆的缺点是()。

    • A、采摘速度慢
    • B、采摘量小
    • C、品质较低
    • D、成本费用高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采摘咖啡的方式,一种是(),多数利用();另一种是有选择的采摘,多数利用人工采摘。


    正确答案:成片采摘;机械采摘

  • 第7题:

    采摘标准细嫩采


    正确答案: 是各类名优茶的采摘标准,即指芽初萌发或初展1~2片嫩叶时就采摘的标准。如“”雀舌“、”旗枪“、”莲心“、”拣芽“等。这种采标准,花工多,产量低,品质佳,季节性强,经济效益高。

  • 第8题:

    皮皮称她养的猴子为()。

    • A、尼尔松先生
    • B、小猴
    • C、大圣
    • D、美猴王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采摘咖啡的方式,一种是成片采摘,多数利用();另一种是(),多数利用人工采摘。


    正确答案:机械采摘;有选择的采摘

  • 第10题:

    单选题
    皮皮称她养的猴子为()。
    A

    尼尔松先生

    B

    小猴

    C

    大圣

    D

    美猴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多少粒?
    A

    5

    B

    7

    C

    10

    D

    13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采摘标准细嫩采

    正确答案: 是各类名优茶的采摘标准,即指芽初萌发或初展1~2片嫩叶时就采摘的标准。如“”雀舌“、”旗枪“、”莲心“、”拣芽“等。这种采标准,花工多,产量低,品质佳,季节性强,经济效益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小李家苹果成熟了,第1天他先采摘了100个苹果,再采摘剩下的1/9,第2天小李先采摘200份,再采摘剩下的告,…第n天由小李采摘100n份,结果n天就完成,问如果小李每天的工作量相等,共采摘了多少苹果?( )

    A.450个

    B.5000个

    C.7500个

    D.6400个


    正确答案:D
    分析法。第n天小李采摘100n份,结果n天就完成,而且小李每天的工作量相等,则一共采摘了苹果100n2份,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6400是一个平方数,故应选择D。
    [解二]方程法。因为小李的工作量相等,所以最后两天小李采摘的苹果相等,即 100n=n/8+1oon=100,解得n=8,所以共采摘苹果8×800=6400个,故应选D。

  • 第14题:

    .大小猴子共35只,他们一起去采摘水蜜桃。猴王不在的时候,一只大猴子一小时可采15千克.一只小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1千克。猴王在场监督的时候,每只猴子不论大小每小时都可多采摘12千克。有一天,采摘了8小时,其中只有第一小时和最后一小时有猴王在场监督,结果共采摘了4400千克水蜜桃。在这个猴群中,共有小猴子多少只?

    A.18

    B.20

    C.22

    D.24


    正确答案:B
    【答案】B。解析∶设有小猴子x只,则大猴子有35-x只。有猴王监督的两小时将多采集12×35×2=840千克。8×[15(35-x)+11x]+840=4400,解得x=-20。

  • 第15题:

    杨老师在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甲猴一块。乙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乙猴两块。丙猴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了丙猴三块。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最贪吃的丙猴分得最多呢?猴王为什么要这么切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就清楚了。

    [问题1][简答题]
    评价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

    [问题2][简答题]
    小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杨老师通过故事导入法引导课程,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材料中杨老师采取的导入方式是故事导入法,所谓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本节课是数学课,若直接讲解分数的理论知识,不仅学生难以理解,也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杨老师通过给猴子分饼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起的。

    2导入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有:
    ①直接导入是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种导入方法。
    ②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些实物,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思维的依据,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师生双方都有话可谈。
    ③情景导入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如幻灯、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带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④提问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
    ⑤复习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复习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小测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新课。
    ⑥悬念导入是指在导入新课时,提出大多数学生看起来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⑦故事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⑧游戏导入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

  • 第16题:

    什么时候开始采摘葡萄?


    正确答案: 北半球9月底10月初,只有很少部分制造贵族白酒到11月份

  • 第17题:

    人工采摘咖啡豆的优点是()。

    • A、成本费用低
    • B、采摘量大
    • C、品质较好
    • D、采摘速度快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打顶采摘法是一种以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以下选项哪个是红葡萄酒酿造的正确步骤()

    • A、采摘-破碎-压榨-发酵-熟成
    • B、采摘-破碎-发酵-压榨-熟成
    • C、采摘-压榨-发酵-熟成
    • D、采摘-破碎-发酵-熟成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如来佛辨识假猴王》故事中,那只假孙悟空是什么猴子变的?()

    • A、金丝猴
    • B、石猴
    • C、六耳猕猴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依采摘的嫩度划分熟采


    正确答案: 是我国特种茶所采用的采摘标准。如青茶:采摘已形成驻芽的1芽3~4叶。黑茶:新梢成熟,基部已木质化,呈红棕色时才采摘。

  • 第22题:

    判断题
    打顶采摘法是一种以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如来佛辨识假猴王》故事中,那只假孙悟空是什么猴子变的?()
    A

    金丝猴

    B

    石猴

    C

    六耳猕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